《外经微言》作为中医典籍瑰宝,凝聚着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今以白话重述,旨在为当代读者搭建一座通向经典的桥梁,使深奥的医理智慧突破时空界限,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此次转译既是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实践,亦是向大众普及经典医籍的探索。囿于笔者学识所限,文中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正,研读时仍以原著为宗。愿以此微末之功,助力岐黄之术泽被四海,让传统医学的智慧之光温暖更多心灵。
卷二
经脉终始篇
雷公向岐伯请教道:“十二经脉的循行路径在《灵枢》和《素问》中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但关于它们走头、走腹、走足、走手的具体意义,我还不太明白,希望能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岐伯回答说:“手三阳经从手部走向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走向足部,这是高处的经脉与低处的经脉相接。足三阴经从足部走向腹部,手三阴经从腹部走向手部,这是低处的经脉趋向高处。阴阳经脉之间紧密相连,所以上下经脉相互迎接,高低经脉相互迎送,就像昼夜循环一样,流动不息。阴阳在人身上就像夫妻一样相互依存,气血则是人身上的阴阳体现。夫唱妇随,气行则血随之而动。气主要起到温暖的作用,血则主要起到滋润的作用。乾卦代表天门,大肠经负责主持其事。巽卦代表地户,胆经掌握着这个权力。泰卦居于艮位,象征着小肠的昌盛。否卦居于坤位,则预示着胃的灾祸。
雷公说:“讲得好,那请您再讲讲经脉顺逆的区别吧。”
岐伯说:“足三阴经从足部走向腹部是顺行,从腹部走向足部则是逆行。足三阳经从头部走向足部是顺行,从足部走向头部则是逆行。手三阴经从内脏走向手部是顺行,从手部走向内脏则是逆行。手三阳经从手部走向头部是顺行,从头部走向手部则是逆行。至于足三阴经中,只有足少阴肾经是绕行下行的,与肝经和脾经的直行不同,这是因为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所以足少阴肾经的这种逆行实际上是顺行的表现。”
陈士铎点评说:“十二经脉在头部、腹部、手足等部位各有特点,它们之中既有顺行也有逆行,但逆行之中也有顺应生理规律的成分,您解释得非常清楚明白。”
来源:《外经微言》(清·陈士铎)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