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我的手机响个不停。
一位家长深夜给我发微信:“张老师 我家孩子好不容易拿到中山大学综评资格 结果同学里有人直接不去面试了 这是啥情况啊?”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 我正准备休息。可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屏幕另一头那双写满困惑和不安的眼睛
为人父母 咱们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关键时刻出了岔子 更怕的是自己不明白规则 帮不上忙。
01
中山大学这次的通报确实让很多家长朋友都懵了。
1514个孩子拿到面试资格 结果133个人被取消录取资格!其中120人压根就没去参加面试 13人违反了考试纪律。
乍一听 好像是这些孩子“不珍惜机会”?
等等 仔细一想好像也没那么简单啊
我带过这么多届学生 发现一个规律:孩子们做出看似“不理智”的选择 背后往往有我们想不到的原因。这120个没去面试的孩子 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呢?
有的可能是算过账了综评录取要按85%高考成绩+15%面试成绩来算自己高考分数不够理想 就算面试满分也进不了心仪专业 干脆放弃 把精力放在后面的普通批次。
有的可能是家里经济考虑 跑一趟广州面试的路费住宿费加起来也不少 万一面试没过 钱白花了。
还有的... 可能就是年轻人的那股“较劲”心理作怪 觉得面试就像“求人” 宁可不要。
02
说到这里 我想起十年前带过的一个学生。
![]()
那孩子拿到了某985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资格 结果前一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说不想去了 理由是“怕丢人”。
当时我急坏了 连夜开车到他家 坐在客厅里跟孩子和家长聊到凌晨。最后发现 孩子其实是怕万一被拒绝 会让一直支持他的父母失望
那一刻我才明白 有时候孩子的“任性”背后 藏着的是对父母深深的爱。
现在这个时代更复杂了。综评录取看起来给了孩子们更多机会 实际上也增加了选择的焦虑。
605分就能入围中山大学综评 听起来门槛不高 但最终录取比例是495:1514 竞争依然激烈得很!孩子们心里都有杆秤 会盘算自己的胜算。
03
作为家长 咱们能做什么呢?
首先 要理解孩子的选择 哪怕看起来“不合理”。
我经常跟家长朋友们说:孩子18岁了 他们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要相信他们 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
其次 提前帮孩子做好信息收集
综评录取的规则很复杂 85%高考成绩+15%面试成绩 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孩子的分数在什么位置?面试大概会考什么?这些信息越早了解越好。
最重要的是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告诉孩子:无论面试结果如何 爸妈都支持你 还有普通批次的机会 条条大路通罗马。
04
有位妈妈问我:“张老师 我家孩子说综评面试就像走后门 他不想参加 我该怎么办?”
我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着急。
但是啊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 说明我们把他教育得很正直很有原则 这不是坏事
综评录取确实不是单纯看分数 它更像是高校在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正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要帮孩子理解:这不是走后门 这是展示自己全面发展的舞台。
那13个违反考试纪律的孩子 让人心疼 可能就是太紧张了 或者对规则理解有偏差。
05
说到底 这件事给咱们家长的启发是什么?
教育孩子 不能只盯着分数 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机会 要有勇气去争取;面对挫折 要有韧性去承受;面对选择 要有智慧去判断。
这些品质 比任何一张录取通知书都珍贵。
我们做父母的 最大的成功不是孩子考上了哪所大学 而是培养出了一个内心强大、品格优秀的人
无论是那120个没去面试的孩子 还是13个违反纪律的孩子 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次录取资格的得失 根本决定不了什么。
真正的教育 是让孩子学会在每一次选择中成长 在每一次挫折中坚强
咱们做父母的 就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何时何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