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和陈独秀见面的情况下成立党,并推选未出席的陈独秀为党的书记
根据列宁的指示,俄共远东局在1920年初派出维金斯基来华,在考察了北京、上海后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8月共产国际决定派“直接代表驻在中国”。
马林于1921年4月从莫斯科出发,经欧洲取道苏伊士运河,6月抵达上海。到上海后,马林立即与中国党发起组的代理负责人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中国共产主义者已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团体。”马林判断:中国党建立条件已经具备,应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1921年7月在上海开成立大会,各地派两名代表参加,并函电催促陈返沪主持会议。
陈独秀对马林的建议和上海发起组的决定完全同意,却在广东而未出席,安排广东党组织出席会议的代表,以个人名义派包惠僧参加。
没参加会议的陈独秀被大会推选为中央局书记。
![]()
陈独秀成为书记后仍不返上海,被马林严厉批评
陈独秀滞留在广州,马林对此提出了批评,并一再建议陈回来专任党的工作。马林说:陈独秀要“尽到责任,要回来担任书记职务,别人代理不行,国际没有先例,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在资产阶级政府里做官。”
中央局决定派包惠僧专程去广州接陈独秀。陈独秀听了包惠僧的汇报,了解了党成立后的现状,答应立即回沪。
从此,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几十年来所从事的文化教育事业,为改造一个落后的旧中国,彻底地“以革命为职业了”。
见面后,马林对中国党居高临下,陈独秀非常不满
作为国际代表来华后和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间的首次会见,并没有和谐的场面,而是争执。
马林要维护共产国际的权威,总以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他用强硬的口气告诉陈独秀:“你们承认与否都没有用,中共的工作和计划应在国际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几乎每星期都要陈独秀去汇报工作。
陈独秀认为马林看不起中国党,陈说:“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革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有人帮助固然好,没有帮助我们还是要干。”
陈独秀声言决不与马林见面,并要求国际更换代表。
![]()
马林设法营救陈独秀后,二人关系改善
1921年10月陈独秀在法租界的被捕。危难之时,马林不计前嫌,以外国人身份,重金聘请律师,打通会审各个关节,终于使陈独秀获释。陈很受感动,两人间的关系不仅大大缓和,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中国党对国际的看法。
![]()
10月底,马林说:今后“一切工人完全由中共负责领导,作为国际代表只与中共最高负责人保持经常接触,商谈一般政策。"陈则表示:“中共拥护国际,对其代表在政策上的建议自应尊重。”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
在后期的国共合作上,马林与陈独秀也经历矛盾,后逐渐认可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地位。
1923年10月马林被莫斯科召回,结束了来华的使命,1927年退出荷兰共产党,1942年4月被德国法西斯杀害。陈独秀在1929年开除出党, 1942年病死在四川江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