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城市宣布提前完成 “十四五”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任务了!
这个城市是福建省泉州市,完成3.82万套保租房筹集,累计获得补助资金8.28亿元。
7月12日,福建省财政厅、住建厅近日联合下达了第二批2025年住房保障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泉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共获得上级补助资金3.42亿元,资金规模居全省首位,该资金将重点用于新增房源筹建、存量房装修改造。
截至2025年6月底,泉州市共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82万套,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的筹集任务,累计争取上级资金8.28亿元。
在住房保障领域,泉州市以3.8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建规模,累计争取8.28亿元上级补助资金,成为福建省的标杆案例。
那么,这笔账究竟该怎么算?从财政补贴到实际住房供给,泉州是如何实现高性价比的住房保障体系的?
单套补贴成本:约2.17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28亿元补助资金对应3.82万套房源,平均每套补贴约2.17万元。相较于部分城市单套补贴3万~5万元的水平,泉州的资金使用效率较高。
这得益于其“新建+改造”双轨并行的模式:
新建房源主要依托产业园区、轨道交通沿线,享受土地、税费等政策支持,降低建设成本;
存量改造则盘活闲置厂房、商办物业等,通过装修改造纳入保障体系,大幅节省资金。
财政杠杆效应:1元补贴带动3~5元社会投资
保障性租赁住房并非完全依赖政府出资,而是采用“财政补贴+市场化运作”模式。泉州的8.28亿元补助资金,预计可撬动25亿~40亿元的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8.28亿元补助资金,预计可撬动25亿~40亿元的社会资本参与,这个数据是怎么演算出来的呢?
工商银行泉州分行曾发放5420万元民营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支持260套房源建设,相当于单套融资约20.8万元;
政府通过土地、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如早期政策可为企业节省总投资额的10%~20%;
若按8.28亿元补贴对应3.82万套房源(单套补贴2.17万元),结合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渠道,每套房综合成本约10万~15万元,则总投入约38亿~57亿元。扣除政府补贴后,社会资本占比约76%~88%,与25亿~40亿元的区间基本吻合。
政府补贴发放之后,可以鼓励国企、开发商参与建设,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或运营补贴;此外,利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工具,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
长期经济效益:稳定租金,降低城市居住成本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补贴并非单纯支出,而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租金低于市场价30%~50%,帮助新市民、青年人减轻负担,提升城市吸引力;
减少“群租房”乱象,提升社区安全和管理水平;
促进产城融合,如产业园区配套保障房,降低企业员工通勤成本,增强人才留存率。
与部分大城市依赖高额财政补贴不同,泉州更注重“精准投放、高效运营”——
不盲目追求数量,而是结合产业和人口需求科学布局;
强化运营管理,避免建成后空置或低效使用,确保长期可持续性。
8.28亿元的补助资金,换来的不仅是3.82万套住房,更是一个更宜居、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生态。泉州的实践表明,保障性住房并非财政负担,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民生工程典范。
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补贴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将是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