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警察不够努力,而是人性太难改变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自己不会被骗?
一、“侥幸心理”作祟
内心独白: “别人被骗是因为笨,我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上当?”
大数据打脸: 2023-2025年,本科以上学历受骗者占比超40%
真实案例来源:巴州公安局反诈中心
从学历上看,高学历人群被骗占比较高,大学学历(含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被骗人占比高达43.1%,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被骗占比为9.3%。
二、“信息茧房”困局
算法陷阱: 反诈宣传刷不到,诈骗广告精准推送
残酷现实: 骗子投流预算比反诈宣传高10倍!
三、“损失厌恶”心理
行为经济学: 人宁愿冒险赌“万一能赚钱”,也不愿接受“可能被骗”的预警
经典案例: 明知刷单是骗局,仍有人想“赚一单就撤”
四、“权威抵触”情绪
叛逆心理: “警察整天啰嗦,哪有这么多骗子”
民警无奈: 每个报案人都说过:“我本来以为不会被骗...”
五、“甩锅心态”严重
经典甩锅语录: “都怪平台没监管好”“国家为什么不封杀所有骗子”
灵魂反问: 自己点开的链接,怪社会?96110来电不听劝,怪警察?
破解“不听劝”的3个方法
✅ 用案例代替说教:
真实案例来源:临平公安
2025年2月13日11时许,东湖派出所收到线索,民警立即找到柴女士进行劝阻。经过和上级公安机关反诈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的劝阻,成功让柴女士幡然醒悟,自己整日朝思暮想的“军人”男友竟是骗子,险些被骗走350万”。
✅ 用技术弥补人性:
给父母手机装反诈APP(自动拦截) 设置转账延迟到账(留后悔时间
✅ 用共情替代指责:
不说“你怎么这么傻” 该说“骗子太专业,我们一起防范”。
现在该做的改变
01. 转发真实案例
02. 家庭防诈演练
03. 拒绝冷漠
传递反诈,让更多人学习
每多一个认真看反诈宣传的人
就少一个坐在派出所哭泣的受骗者
国家反诈中心来电一定要接听
点赞分享 照亮☀️反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