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恕我直言,《恶意》如果不是张小斐和梅婷主演的话,基本就凉凉了。
就像《消失的她》如果没有倪妮和朱一龙打前阵,当年票房也不可能冲到暑期档高位。
精于商业运作的陈思诚监制(导演)在吸引第一波观众进入电影院的能力上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觉:一个疑似改编东野圭吾小说的片名,一张典型类型片的海报,加上几个颇有人气的明星脸。反正,总有人会先买票的。
![]()
但是,你我看过《恶意》之后都知道:一,它和东野圭吾确实没什么关系。二,它的“悬疑”保持了典型的陈氏“一惊一乍”风格。三,如果你看过类似的国产片,这个故事甚至都不是新鲜的。忻钰坤导演的《热搜》几乎讲了一个差不多的事情(只不过具体新闻事件有差异)。但《热搜》是真的凉了,因为周冬雨的观众缘远不及张小斐。
![]()
言归正传,《恶意》差在哪?
最大的问题,它太说教了。
张小斐扮演一个成功的新闻记者,有着良好的社会地位、敏锐的职业嗅觉,在追踪社会热点事件上总能做稳扎稳打的“操盘手”,换言之:始终站在流量之巅。
故事的前提从这里开始,当一个善于制造热点的媒体人将无辜之人推向罪与罚的深渊,到底是谁犯下了恶,又该向谁问责?
陈思诚的答案是:大众。
![]()
为了证明大众是愚蠢的,张小斐扮演的记者叶攀开始就站在了讲台上,冷静而理智地宣讲传播学理论。这番输出在《热搜》里不是没有,周冬雨也曾不断陈述她的传播成功之道。但陈思诚比忻钰坤更懂得惊悚的画面强于啰嗦的台词,于是有了这样精炼一幕:
外国男人被置于不断注水的玻璃容器中,当直播点赞数超过一百万,他就会被淹死。
![]()
一个模拟的社会实验,证明了乌合之众的既蠢又坏。接下来新闻记者叶攀所面临的真实社会事件就是这理论的实践场。从坠楼的女孩、护士,到她们的家人、叶攀的社会关系网,无不卷入舆论漩涡。真相一再反转(这典型的陈氏结构),终于,叶攀自己的人设崩塌。她也成了一名受害者。
![]()
整部影片,我就记住了开头和结尾。开头张小斐站在讲台上,气场强大;结尾她还是站在讲台上,满脸流血。她像是自己宣讲理论的实验工具——看,我早和你们说了,大众是蠢而坏的,最后真的是。
创作者的观念先行,影片的一切叙事、人物都成了观念的奴隶。最典型是黄轩扮演的警察一角,他可以说是叶攀的丈夫就是丈夫,仿佛他们的婚姻埋下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他也可以说是真相的揭露者就是揭露者,掐头去尾剪辑他的视频,舆论就可以被掀起热潮。一个极为有用又无用的警察,除了在几次反转上适时出现,他的人生故事根本不需要铺垫解释——直到最后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置记者和警察离婚的鬼魅剧情,他们甚至重归于好走在大街上,因为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他们的感情也顺便走向圆满?
![]()
李庚希扮演的叶攀助理一角,加重了为说教服务的造作意味。她一副永远处变不惊的脸,从有人死亡,到有人被害,到媒体内部的冲突、警察的侦察等等环节,从来都不改变脸上的面无表情。我们像早早明白了此人是一个用来反转的角色,最后她一定会掀桌,果不其然,她发起了背叛。
但她的背叛如此无力,仿佛一个无情的表情包从头到尾举着“我要反转”的大旗。即使最后她被揭示为热点新闻受害者的家人也无济于事,复仇来得一点也没有情感,复仇的实施过程也逻辑匮乏得可笑。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实现反转功能了。她证明了,大众是蠢而坏的,她也可以操纵乌合之众,对叶攀发起相似的理论实践。
![]()
从预设到证明观点的创作思路,把片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变成了无情的反转机器或自证工具。黄轩和李庚希扮演的角色如是,张子贤扮演的主编、诸位喜剧人扮演的主播亦如是。只要当陈思诚的论证需要,他们就会无脑成为“一惊一乍”画面的主角。土豆饰演的网络主播像极了蠢AI,反正各种死亡事件都不会使他的良心有所动容,他就像一头苍蝇盯进了人血馒头。
这类嘈杂画面的不断堆叠,给人造成乌泱泱的浑浊和不适感。正如繁杂的句子剥离重复的形容词、副词之后,所剩骨架只有一副——还是那高高在上的观点:你们是愚蠢的,无脑跟随媒体,发起了致死的暴力。
创作者以善或正义之名,站在监视器之后,力图证明他的假设。但恰恰是他的无情预判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当你对观众预先做出了推定,你的电影,还会有几分善意?
![]()
叶攀作为这个故事的主角,道德观始终是模糊的。她一边笃信传播学理论,一边并未真正捍卫理论对人性之恶的预判。反而在多年和上司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明明磨合出了默契的制造热点之道,但最后她好像是第一次进职场的小白兔,才发现上司是个恶人,她是善的捍卫者。她选择辞职,显得其他同事多么单细胞愚蠢。
这种剧情设置一再违背现实常识。真实的职场中人不可能如此,有多年经验的成功记者也不会一边炮制恶的热点,一边还是个正义卫士。她的正义显得极为分裂和虚伪,仅仅在剧情需要时她才会那么良心发现一下。而上司差点忘了,当初要剪辑碎片制造恶舆论的,明明就是叶攀自己。
![]()
诚如网友所言,精神分裂者在陈思诚的影片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们为不合常理的虚构剧情服务,将反转显得有起承转合。因此“一惊一乍”成为陈氏电影必须出现的画面——叶攀顿悟了,尤茜顿悟了,所有人都顿悟了,和过去的价值观一再告别。更不用说吃流量的主播们,土豆的精神分裂可谓在最前沿。原来他是最忠于陈氏分裂的角色,这还真有了那么点黑色幽默。
![]()
值得警惕的是,《恶意》这种制作影片的方法论,早已如病菌般扩散至更多电影。一个惊悚的现实事件,被置于虚构野蛮的城市,人们在其中玩转社会逃杀,最后得出一个人人皆知的观点。所谓现实题材类型片——前有《热搜》,后有《无名之辈2》,都在复制差不多难看的新套路。
要说《消失的她》比《恶意》还好一点,起码它能引起大众的恐慌(共鸣);但《恶意》是把大众放在完完全全的对立面——当你们按下“点赞”键,你们就是恶人,将新的无辜之人推向死亡之巅。
试问,走进电影院本想娱乐一场的人,谁会想接受这样的审判呢?对不起,我们不是你剧情反转的工具。观众的权利就是告诉更多人,难看,别去电影院。
作者 | 扎心德勒
排版 | 汪津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