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7期 总第818期
![]()
朱贵兵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二级演员;
主工丑行、生行;
衡州花鼓戏市级非遗传承人;
主要作品:《连升三级》《喜脉案》《杨三姐告状》《南庄收租》《讨学钱》《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打铜锣》等;
荣获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 “优秀展演剧目” 奖、“百团百角唱百年” 全省竞演 “十佳演员” ,入选文旅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
在节奏感与民间性里自由舒展
——谈花鼓戏演员朱贵兵的表演艺术
文/唐琳佳
![]()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朱贵兵饰蔡坤山
湖南花鼓戏轻松活泼、曲调优美,《刘海砍樵》《补锅》《打铜锣》等传统戏因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特色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近年来,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之下,相继推出了《蔡坤山耕田》和《夫子正传》。《蔡坤山耕田》是一出有传统基础的新编之作,《太平村》《南山耕田》等各个花鼓戏的分支与流派里都有这个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偶遇农夫蔡坤山的老故事,但《蔡坤山耕田》把老故事演出了新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故事主题。《夫子正传》同样改编自传统戏《讨学钱》,该剧在现代的视角下重新讲述了屡试不第的老夫子张九如的故事。这两部戏的主演都是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朱贵兵。蔡坤山和张九如这两个丰满而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表演被生动地立在了舞台之上,观众也因这两个角色对朱贵兵有了更多的关注。
![]()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1982年出生于湖南衡阳的朱贵兵,于1998年进入花鼓戏表演专业,专工花鼓戏丑行、老生。2022年,经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推荐,朱贵兵入选“2022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这是对他从艺20余年的嘉奖,也是对他在花鼓戏《父亲》《真情花开》《新大打铁》《杨春龙写退婚》《观音送子》《程咬金招亲》《连升三级》《杨三姐告状》等传统戏与新编戏作品中精彩表演的肯定。
![]()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朱贵兵有花鼓戏演员必备的硬件——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他的嗓音宽厚清亮,表现力极强,高亢之处毫无费力之感,低回抒情之处又游刃有余,因而能把唱腔处理得流畅自如。花鼓戏是使用方言表演的剧种,对方言的表现力、咬字吐词、依字行腔等都有要求。舞台上演员貌似轻松诙谐的表演,背后需要很多的功夫。朱贵兵的演唱能毫不费力地让人听清楚湖南方言,体现了他作为戏曲演员应该具有的送字入耳的唇齿功夫。嗓音基础和演唱功夫是一个优秀花鼓戏演员必备的天赋条件,但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花鼓戏演员、一个卓越的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仅有嗓音基础和演唱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朱贵兵是一个兼跨两个行当的演员,既工丑行,又兼老生。花鼓戏的丑行要求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式的表演,而老生则更注重抒发人物细腻深沉的情感。两个距离很远的行当竟然被朱贵兵神奇地统一在一起。他兼容丑行的明快灵动、闪转腾挪,如《蔡坤山耕田》中的蔡坤山;同时他又将丑行表演的灵动代入生行表演中,如《夫子正传》。因此,朱贵兵的表演早已超出了丑行的表现范畴,将生行与丑行的表演根据人物的表现需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朱贵兵的表演不仅体现了花鼓戏的湖湘特色,更有时代元素,因而,其表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他的花鼓戏表演体现出强烈而准确的节奏感;二是其20多年的演出实践浸润而成的民间性。
朱贵兵表演中的节奏感是花鼓戏表演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起源于民间歌舞的花鼓戏是具有鲜明浓郁湖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剧种。它融合了清新优美的民间音乐小调和浓烈活泼的民风民俗气息,艺术特色十分鲜明。这一剧种擅长表现家长里短的百姓生活,演出的气氛与节奏轻松活泼,感染力非常强。花鼓戏的表演非常重视节奏感,这与剧种的音乐性相得益彰。花鼓戏以“花鼓”伴奏为主,兼容大锣、小锣、唢呐、胡琴等民族器乐,曲调来源多为湖湘传统劳动号子、山歌、小调,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开始有了专业化的作曲与创腔。剧种的音乐性决定了表演的高度节奏化,因而花鼓戏特别重视表演节奏。毫无疑问,朱贵兵是一个高度重视节奏感并能够以松弛的肢体和高度节奏感的表演取胜的演员。在剧作《蔡坤山耕田》中,凭借对节奏感的超强把控,他的表演突破了传统花鼓戏的界限,这一点在他饰演的蔡坤山与正德皇帝的两场精彩对手戏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当蔡坤山这个善良朴实的农民第一次见到正德皇帝时,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中年男人贵为天子,所以他的行为和动作比较放松,讲话也很诙谐幽默,而且称呼对方为“朱夫子”。在这场对手戏中,朱贵兵的表演充分体现了花鼓戏丑行的特点以及他自身舒展自然、收放自如、言情表意的肢体语言高超表现力。他分别以碎步、跳跃、小圆场、扑跌等动作来表现农夫的身份特点。一开始,蔡坤山和正德皇帝背靠背,同时将一条腿高高跷起,头偏向观众席,朱贵兵用一副轻松诙谐的扮相表现出蔡坤山心中的疑虑;而后,他一个旋子飞身而下,单腿着地,用这样强烈的肢体语言将蔡坤山听到“朱夫子”有几个堂客时的惊诧表现得异常生动。在民间的老版本(《蔡坤山犁田》陈俭波饰蔡坤山)中,蔡坤山因为妻子将饭赠予了陌生人而气恼万分,于是有了一大段蔡坤山“骂婆娘”的唱段,还有一段他用鞭子抽打堂客的表演。然而,这些在新版本里全部进行了重新编排,使新版本不仅继承了老版本家长里短的叙事特点和戏剧性,更重要的是使蔡坤山的形象由传统戏中的愚昧固执转变为善良慷慨。这样的形象转变是依托朱贵兵的表演完成的,他的表演不仅是高度戏曲化的,也是高度生活化的。朱贵兵将生活化的情绪以戏曲化的动作和技艺呈现出来,完整而极富节奏感地表现了一个全新的蔡坤山,人物的形象也在这样精妙的表演中呼之欲出。
![]()
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不仅重视节奏感,更要求在戏曲化的同时高度生活化。传统花鼓戏的很多表演动作和身段均是人民生活艺术化的结果,从开门关门、上楼下楼到插秧推磨、赶驴挑担,都是将劳动人民的生活劳作行为及肢体动作提炼后形成的程式性与歌舞化的动作。这样的传统表演特点在朱贵兵身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继承轨迹。在《蔡坤山耕田》的第二场“过堂”中,借用“椅子”的表演就体现了朱贵兵将戏曲化与生活化完美结合的表演特点。蔡坤山穿着写有“朱夫子”借条的背褡向知县借银50两,被胡知县认为是愚蠢勒索之举,正要责罚50大板之际,其背上的玉玺大印和所写内容让师爷和胡知县认为蔡坤山与当朝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二人当即便称蔡坤山为“蔡大官人”。随后,知县和师爷亲自搬来椅子让蔡坤山上座。蔡坤山忽而单腿盘起坐在高高的椅背上,忽而手扶椅背蹲在椅子上,忽而倒骑在椅子上,忽而又放倒椅子脚踏椅背而坐,无论怎样随意、任性和放荡不羁,公堂之上的大小官员都会围在其周围听其讲述 “朱夫子”的有关信息,并且随着他的不同坐姿时而站立,时而躬身,时而席地而坐。朱贵兵以精湛、滑稽的表演并利用一把椅子将公堂上的知县、师爷和众衙役网罗成一体,共同勾勒出一幅人间百态的生动画卷。在本场演出中,朱贵兵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戏曲对砌末的重视以及利用道具完成表演的技艺,而且成功地从表演中营造出了情境。当然,这样的表演对演员的肢体与技艺有很高的要求。朱贵兵凭借超过20年的演出经验,以及在丑行表演方面的扎实基本功,能够以完整、轻松、自如、灵活且连贯的方式展现其艺术才华。朱贵兵所坚持的表演理念,体现了花鼓戏最珍贵的民间特色。这种民间特色并非“土气”,亦非“俗”,更不能简单地用乡野之气来概括,而是一种珍贵的生活韵味,是一种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能力。
![]()
长沙花鼓戏《夫子正传》朱贵兵饰张九如
朱贵兵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演员,这体现在他能够有效地整合丑角与老生两大行当,此举不仅彰显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且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夫子正传》这出对表演层次要求较高的戏,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朱贵兵的这一特点。朱贵兵扮演的张九如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其外在表现具有花鼓戏诙谐生动的特点,但这个人物的内核包含些许凄凉。在朝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之后,张九如在无奈之中坚守着封建文人的价值观,但文化与变革的冲击也让他在困惑中不断沉思和选择。作品也正是因为对人物形象的深化而使传统戏在新编之中焕发出时代新意。在这出洋溢着喜剧色彩的戏剧中,张九如是一位书生角色。这要求演员不能单纯地以丑角来演绎,同时也要展现出这个人物的嬉笑怒骂,又不能完全依赖老生的表演方式。可以说,这个角色充分利用了朱贵兵将丑角与老生两个表演行当巧妙融合的优势,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丰富。他的表演基础为张九如这个人物注入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力。朱贵兵运用了花鼓戏中丑行的一切表演手段,呈现了一个迂腐中带着真诚、真诚中又有笨拙的读书人形象,而在戏的后半程,朱贵兵渐渐从诙谐幽默的表演中抽离,将深沉的情感带给观众。在全剧的后半程,张九如的形象完成了重要的转变,当日本侵略者抱着毁我文脉的意图强行推广日语教学之时,这个始终战战兢兢、胆小懦弱的文人却教育学生“汉语汉字不死,中国就不会亡”。传统文人推崇与信奉的浩然正气在那一刻赋予张九如这个夫子以精神的高光。
![]()
长沙花鼓戏《夫子正传》
朱贵兵“文化是字,文化是诗,文化是思想,文化是意志……”的一段表演唱,酣畅淋漓,情感饱满。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声音优势和演唱技巧,将这段情感推向高潮。朱贵兵的表演深刻地揭示了戏曲演员深入角色内心世界的必要性。他完全不是农民蔡坤山,也不是传统戏中的程咬金等人物,而是酸腐之气和自尊与坚韧集于一身的书生张九如,朱贵兵以大气沉稳的表演呈现出张九如隐藏在踉踉跄跄与执着焦灼中的“一根筋”特质。这根筋是人物张九如的。在他身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对一个读书人的深远影响显而易见。同时,它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正是无数像张九如这样的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实践,不断继承、发展并推进了文化的传承。这根筋更是朱贵兵的。他能够在《蔡坤山耕田》和《夫子正传》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让全国观众铭记于心,正是他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一根筋”精神的体现。在2018年湖南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崭露头角之前,他始终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花鼓戏民间演出的第一线。在民间班社中,一年365天,他演出300场以上成为常态。也正是在持续性的演出中,他练就了文武昆乱不挡的本领,任何行当、任何角色,在民间演出中他都能信手拈来。正是这样的演出实践,使朱贵兵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演员,这为他能够准确自如地驾驭蔡坤山与张九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成长的土壤。为了生计他跑过外卖、干过零工,在他的心里他和他饰演的那个张九如一样,自始至终有着“一根筋”,那根筋就是他的花鼓戏之梦。为了他的艺术之梦,朱贵兵可以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炼和痛楚,这是戏曲演员心中共同的艺术梦想——在舞台上把最好的艺术和表演呈现给观众。朱贵兵做到了,在忠实继承花鼓戏表演传统的基础上,他以生动而真实的表演、以守正创新的艺术创作原则、以自己的全新理解实践着新的艺术创新。我们期待着朱贵兵有更广阔的舞台,将更好的作品带给全国观众。
![]()
朱贵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