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南沿海的福鼎依山傍海,山海相拥间藏着最慷慨的馈赠。这里既有槟榔芋的粉糯、四季柚的清甜,也有鲈鱼的鲜美、白茶的毫香,一年四季,丰收常在。但对许多农户来说,丰收的喜悦常被“好货难卖”冲淡——好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消费者想买却找不到门路,丰收有时候也成了一种“甜蜜的忧愁”。
2025年4月,福鼎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首次设立三产电商服务组,一群带着技术与网线的“新农人”,把直播间搬进了田间地头,把助农的战场转移到镜头前,让每一次丰收都看得见希望,找得到出路。
点击查看视频↓
余清军是这片果园的主人,在与农业打交道的岁月里,他见证了农产品销售的变迁。这两年,随着直播的兴起,他也开始学习成为一名直播带货的“新农人”。为此,他买了手机支架,学别人对着镜头介绍果子,但镜头怎么架、话怎么说、链接怎么上,全是门道。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是“科特派”电商服务组成立的核心原则。要让直播真正帮到农户,团队自身得懂行。组队之初,福鼎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就把目光投向了有成熟经验的“老手”。他们找到曾在福建省首届乡村振兴电商大赛中闯进前30名的“零姐姐”陈玲玲——这位擅长在直播中讲农产品故事的主播,既能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又懂如何突出产品卖点;同时纳入的还有福鼎市众星文化传媒公司的团队,他们常年做农产品电商运营,从选品、上架到售后全流程熟稔于心。
就这样,一群懂直播、懂运营、更懂农产品的人,成了“科特派”队伍里的“新成员”。他们带着专业技能扎根乡村,把直播变成连接“枝头”与“舌头”的桥梁,让每一场直播都既专业又接地气,既卖货又传技。
一场成功的助农直播,从台下就已开始准备。直播前两天,电商服务组会提前踩点,拍摄制作预热视频,并发布在“鼎好农特产”的抖音、视频号上,让网友先认识这片土地,再记住这颗果子,最后走进直播间。
下午3点,直播间准时开启,今天的“主角”便是小岳村的特色水果——土柰。
与普通直播间不同,这里的“布景”全是原生态——阳光是天然打光板,生机勃勃的果树是活背景,连空气中都飘着淡淡的果香。而“科特派”主播要做的,是把这份“新鲜”原原本本地传到屏幕那头。
在传统直播之外,“科特派”电商服务组正悄悄布局“数字战场”。直播团队通过链接AI数字人直播平台,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直播,成为助农直播的“补充力量”。
直播带货仅仅是科技特派员电商组服务内容的一环,除此之外,他们还肩负着宣传福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广种养新技术的重要职责。
电商组会不定期跟随其他“科特派”们扎进田间地头,哪里的果树生了虫,谁家的蔬菜长势差,都是他们的“服务现场”。遇到具有普遍性的农业种养难题,他们会把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点拍成短视频,让复杂的技术变得一看就懂。这些技术短视频会同步发布在“鼎好农特产”的各平台账号上,和直播带货内容形成互补。
有了技术加持,农户们的底气更足了。以前凭经验种果,看天吃饭;现在跟着“科特派”的视频学技术,各作物不同时期的疏果、施肥、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都有了章法。截至目前,电商服务组累计制作服务技术视频10多期,阅读浏览量达10000多人次。
科技赋能,让好产品走出大山;直播搭桥,让乡村振兴有底气。
“科特派”加电商,加的不只是销路,更是科技与乡土的联结。当技术指导走进田间,当直播间架在地头,福鼎的山海馈赠,正沿着网线走向更远的地方。
End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林婷婷
编导:温丽芬
摄像:谢勇鹏 卓佳栋(实习)
配音:霍笑卉
监制:张新辉
总监制:王良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