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保有量上升后,电池安全事故一直是讨论焦点。对用户来说,相比续航和性能,电池在碰撞时的安全状况更为重要。不久前,领克 Z10 因电池底部碰撞事件受到关注。其他品牌还在强调续航数据时,领克通过实际案例展现了在电池安全方面的扎实实力。这一事件背后,有哪些关于电动车安全的重要信息?普通消费者该如何看待车辆的电池防护能力?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起备受关注的事件。3月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G76高速上,一辆领克Z10以90-120km/h的速度行驶。15:13:29,车辆底部突然遭受碰撞,当时时速101km/h。车辆靠边停车后,底部开始冒烟。领克后台数据模型迅速检测到异常,15:13:40,动力电池内105-108串多个电芯同时出现电压异常;15:14:37,系统判定车辆存在热失控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车辆底部插入了一根直径约5cm的铁质支架,插入深度达2cm,且碰撞位置与105-108串电芯位置对应。
行业内电池包针刺试验一般用5mm-10mm直径钢针对单一电芯进行针刺,而此次领克Z10事故中,刺穿异物直径达到实验室钢针的5-10倍,还同时刺破4颗电芯,对电池包的影响比针刺试验严重得多。但令人惊喜的是,领克Z10的电池包在如此严重的撞击下,依然保持较好状态,车辆也平稳停车,这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电池安全防护能力。
领克Z10在此次事件中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其背后一系列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理念。领克一直秉持“全域安全”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在车身安全方面,领克Z10采用大量高强钢和铝材,高强钢加铝材占比达84.65%,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5,500N·m/deg,比百万级旗舰豪车还高8%,为车内人员和电池提供了坚固的外部保护。
在三电安全领域,领克Z10的定制金砖电池是关键所在。这款电池按照行业最高安全标准研发制造,采用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从根源上杜绝了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的风险。同时,金砖电池实现了8重安全防护结构,从电池外壳到内部电芯,层层设防,全方位守护电池安全。
其中,“十宫格”电池防撞隔舱在此次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电池内部划分为多个独立隔舱,当受到撞击时,这些隔舱能依次缓冲碰撞能量,避免撞击力集中对电芯造成严重损害。在这次事故中,即便有4颗电芯被刺破,“十宫格”防撞隔舱成功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保障了电池包的整体安全。
为了确保电池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领克Z10开展了多项极限安全测试。在高压电池挤压叠加针刺试验中,试验后的电池表面温度仅33摄氏度;在外部火烧试验中,行业火烧时间一般为130秒,而金砖电池经受住了长达240秒的火烧,依然安然无恙;在侧面柱碰测试中,领克Z10沿电池包双边测试30个点,远超中欧法规仅要求的1个点测试标准,能抵抗65吨冲击力,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这起事件为电动车安全带来了重要启示。其一,电池安全设计需从车身结构、电池技术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完整的安全体系。其二,极限安全测试对验证电池安全性能十分关键,经过严格测试的电池,在实际使用中更能让人安心。领克 Z10 的这一事件为消费者提供了参考,让人们了解到,选择电池安全有保障的电动车,是对自身及家人负责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