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机遇,创新文旅业态融合,形成“红色铸魂、农旅富民、文化赋能、体旅兴城”的四维发展格局,打造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树立起全域旅游乐至“范儿”。
陈毅故里景区。姚阳 摄
红色文旅焕新升级
熔铸帅乡精神地标
盛夏时节,陈毅故里景区绿意盎然,成为众多游客开展红色教育的首选之地。
作为乐至县最具影响力的文旅品牌,陈毅故里景区坐落于劳动镇,距县城仅8公里,拥有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故居以及陈毅纪念馆在内的丰富红色资源。这里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更是成都近郊最近的伟人故里红色旅游景区。
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当地正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通过创新融合模式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一方面,强化红色文化核心地位,整合‘红色沃土、本色乡村、绿色山水’三大资源要素;另一方面,打造乡村风韵休闲观光带等特色项目,推动红色研学从传统参观向沉浸式体验转型。”
“每年,景区推出诗词展览、非遗手作等系列活动,年接待游客达270万人次。”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景区将持续深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让“帅乡”文化名片更加响亮。
乐至报国寺。姚阳 摄
农旅融合全域联动
奏响“田园牧歌”新乐章
在“帅府粮仓”垂钓品火锅,到高寺镇体验采摘乐趣、尽享水果盛宴,赴东山镇感受种桑养蚕、桑葚酿酒之趣……一个个特色农旅项目,正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休闲之地。
帅府粮仓。姚阳 摄
近年来,乐至立足特色农业资源,创新培育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新型业态,以万亩优质粮油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帅府粮仓”园区;举办梨花节、桑葚采摘节等特色活动,持续打造“农业观光+美食体验”全产业链,擦亮“中国桑都”金字招牌,走出一条“节庆引流、旅游富民”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目前,乐至蚕桑产业已开发出食品、药品、工艺品等蚕桑系列产品70余种,蚕桑综合产值达20亿元。”县蚕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油菜花海里吃火锅。孙小红 摄
“从春赏百花到夏摘鲜果,乐至的乡村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游客王先生由衷赞叹道。
文化赋能添活力
古今交融绽新姿
近年来,乐至文化事业迎来高光时刻——濛溪河遗址群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帅乡文化底蕴再添厚重注脚;乐至川剧委培生崭露头角,让这一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好戏连台”;乐至蜀绣“走”出国门,以其精湛技艺闪耀国际舞台……在乐至,文化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发展动能。
蚕桑宴。孙小红 摄
近年来,乐至以精品化打造为核心、以特色化发展为路径、以优质化服务为保障,推出了4条县域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文旅多元业态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秋千王国。姚阳 摄
“品烧烤、访古刹、购特产,乐至已成为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市民李先生感慨道,“咱们乐至人气真是越来越旺了。”
体旅联动促消费
赛事经济燃动能
在陈毅故里景区来一场健身跑,在绿茵场上挥杆体验门球之乐,在千亩桑园中聆听落子声与沙沙叶响的协奏曲……
帅乡,活力满满。
“乐至有人又有戏” 庆“五一”川剧专场。陈欣 摄
近年来,乐至创新打造“体育+”融合发展生态圈,举办了全民健身跑、门球比赛、四川省桥牌锦标赛、青少年围棋交流赛等省级赛事;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配套,构建起“赛事观赏—深度体验—消费转化”的完整商业生态链,让赛事经济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长效引擎。
在川留学生品尝乐至烧烤。周媛 摄
“在今年举办的全民健身跑赛事期间,客房销售率较平日提升62%;县城区烧烤店、特色中餐店较平日营业额增长50%以上,体育经济的乘数效应显著。”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以体促旅、以旅彰体的发展模式,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全民健身跑比赛现场。孙小红 摄
接下来,乐至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融合为抓手,放大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乐至特色的“川字号”文旅名品,续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来源:资阳观察
编辑:林明秀
校对:李小川
审核:韩颖 郑海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