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入夏以来,东北的高温预警像雪片般飞来。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上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其中哈尔滨连续5天最高温突破35℃,创下1961年以来同期极值。
《黑龙江日报》拍下的画面里,往日避暑胜地伊春的林海在烈日下蔫成深绿,漠河的北极村游客中心紧急加装的空调外机嗡嗡作响。
这种极端天气直接点燃了沉寂多年的东北空调市场。有经销商坦言:“往年东北空调旺季撑死一个月,今年仓库补货的卡车排到了高速口。”
![]()
东北高温,空调“爆火”
自六月下旬起,东北多地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陷入高温的“包围圈”,黑龙江更是成为高温重灾区,多地气象监测站的气温闯进全国前十,甚至前三。
连我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气温都一度飙升到36℃。与此同时,东北空气湿度不断攀升,东北人民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南方的桑拿天,白天酷热难耐,晚上闷热依旧,居民们一动就出汗,不动也出汗。
![]()
▲图源:微博
在社交平台上,东北居民纷纷吐槽,有人说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有了买空调的想法;还有人分享自己6月25号下单,等了六天才完成安装,空调厂商订单多到处理不过来,甚至调河南师傅来支援。
某空调店工作人员表示,店内六十多人全员加班,仍供不应求,不少客户甚至提出花钱加急,大量家庭都是首次购置空调。
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6月23日—29日及6月30日—7月6日两周,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17.68%和438%,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8.76%和788.4%。
京东数据也显示,近7天东北地区的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均跻身成交区域TOP10。东北空调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这波高温中,东北的学校也坐不住了,纷纷加急采购空调。
哈尔滨工程大学近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学生宿舍空调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拟斥资1849.85万元采购9955台一级能效分体挂式空调,开标时间为7月29日9时,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25日内完成交货、安装及调试,达到验收合格标准,预计9月份大一新生到校后就能用上新装的空调。
据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往学生宿舍是没有空调的,因为以前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有时超30℃,一周左右就结束,而且这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家。
但今年哈尔滨高温天气来得早,6月中下旬出现了36℃的罕见高温,打破了30年来的纪录,恰逢大学的期末考,学生复习压力大,高温天气让人难受。
再加上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研究生人数增加,他们绝大部分暑假期间还会在校内做研究。今夏学生热得在操场打地铺一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等因素,也促使校方加快解决学生宿舍空调问题。
不只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记者在中国政府采购网看到,近期通过公开招标来采购空调的学校很多,覆盖区域从东北、福建到四川等地,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都有,需求从空调采购、电路改造到维护,反映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
学校,空调行业的新“战场”!
未来几年,教育领域有望成为空调行业的重要增量场景之一。
一直以来,由于经费、观念、电力设施等多种因素限制,国内不少学校的空调覆盖率并不高。
但随着人们对学习和教学环境舒适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各地持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学校对空调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
▲图源:视频截图
学校采购空调,一般会通过政府平台进行公开招标。在招标过程中,价格虽然是重要因素,但已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采购项目为例,一台1P或1.5P一级能效空调约1800元,这个价格相对亲民,可见学校在采购时会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
![]()
▲图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除了价格,高能效也是学校采购空调时重点关注的指标。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以及学校长期运营成本的考虑,一级能效的空调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一些省份甚至提出采购空调需满足一级能效,并对节能设备提供30%专项补贴。这就要求空调企业不仅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还要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提高产品的能效水平。
同时,学校对空调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噪音控制、使用寿命和售后响应能力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
比如,高校人员密集,使用场景多样,需要空调具备强大的制冷制热能力和较大的风量,以满足大面积空间快速调温的需求;宿舍空调需要具备远程集中控制功能,以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有的学校还要求供应商提供旧机环保拆解服务等。
面对教育领域这一新兴市场,空调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以满足学校对价格合理、性能卓越、高能效空调产品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得这杯羹。
![]()
欧洲高温,
中国空调迎来大机遇!
当东北高温引发国内空调市场热潮时,地球另一端的欧洲,也在遭受高温的“炙烤”。
今年6月以来,欧洲大部分地区被高温笼罩,多地气温突破40℃,西班牙南部更是达到46℃,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已有多人因高温死亡。
![]()
▲图源:微博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在欧洲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面对这一轮高温,“不靠空调过夏”的欧洲人终于扛不住了。
一直以来,由于气候条件、建筑特点、文化观念、安装成本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空调在欧洲的普及率并不高,整体仅为20%左右,英国为5%,德国更是低至3%。
但如今,高温天气动摇了欧洲居民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意识到空调的重要性,这为中国空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空调产能全球占比超过80%,凭借完善的产业链、较低的生产成本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中国空调产品在技术、能耗和性价比上具有明显优势。
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家用空调增长第一的区域就是欧洲,总规模达到了1277.3万台,同比增长31.5%。
美的、格力、海尔等中国空调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显著增长,部分产品甚至被抢购一空。
美的集团的数据显示,其便携式空调在欧洲市场3天内就卖出了10万台;格力电器报告称,其在欧洲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0%;海尔的迷你分体机成为欧洲市场的“神级爆款”。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欧盟空调数量可能翻倍,这意味着中国空调企业在欧洲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个夏天,东北高温与欧洲热浪,让空调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东北家庭首次购置空调的热情,到学校对空调的急切需求;从欧洲市场对中国空调的青睐,到国际能源署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测,这一切都为中国空调企业描绘了一幅充满潜力的市场蓝图。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激烈,头部品牌与新兴品牌各显神通,价格战、技术战、营销战不断上演。
在国际市场,中国空调企业虽然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了一定份额,但也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度等诸多挑战。
在这冷热交织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空调企业唯有以创新为笔,以品质为墨,方能书写破局华章。
参考消息
南方都市报:《东北空调销量暴涨,品牌方从全国调拨安装师傅前往东北支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