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省电费全去超市蹭空调,劝离无果后,老板一句话所有人慌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七月的南京像个大火炉。

气温计上的红色液体爬到了39度,柏油路面泛着热浪,连树叶都蔫头耷脑地垂着。

陈大爷穿着汗衫,坐在小区门口的石阶上。汗水从额头滚下来,滴在水泥地上,很快就蒸发了。



"这鬼天气,电费又要涨了。"陈大爷扇着蒲扇,看了看自家的窗户。空调外机安静地挂在墙上,像个摆设。

他舍不得开。

上个月的电费单让他心疼了好几天。一百八十块,比去年同期多了五十。

陈大爷站起身,决定出去转转。

万家乐超市就在小区对面,玻璃门上贴着"冷气开放"的字样。陈大爷推门进去,一股凉气扑面而来。

空调开得很足。

他假装看看货架上的商品,实际上就是想凉快凉快。超市里人不多,几个收银员在聊天,没人注意他。

陈大爷在洗发水货架前站了十分钟,又去了食用油区域。他拿起一瓶花生油,仔细看着标签,实际上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凉快。

真凉快。

他在超市里转了一个小时,最后买了一袋盐。

第二天下午,陈大爷又来了。

这次他更大胆,直接推了个购物车,在各个货架间慢悠悠地转悠。没人管他,没人催他。

收银员小何看见了,但没说什么。客人愿意在店里多停留,说明环境好,这是好事。

第三天,陈大爷带来了刘婆婆。

"老陈啊,这地方真不错。"刘婆婆推着购物车,在冷冻柜前停下。"比家里凉快多了。"

"是吧,我就说这里好。"陈大爷得意地笑了笑。"关键是不花钱。"

刘婆婆点点头。她也舍不得开空调,每个月的退休金就那么点,能省一分是一分。

两个老人在超市里转了两个小时,刘婆婆买了一根黄瓜,陈大爷买了一包面条。

消息传得很快。

一周后,小区里的老人都知道了这个"避暑秘籍"。

孙大叔来了,马奶奶来了,还有老李、老王、老张。每天下午两点,这些老人准时出现在万家乐超市。

他们有的推着购物车,有的拎着购物袋,在各个区域慢慢踱步。有人在蔬菜区挑挑拣拣,有人在日用品区反复比较,有人干脆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

空调呼呼地吹着,老人们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小何开始觉得不对劲。

这些老人每天都来,每次都待很久,但买的东西少得可怜。一根葱能挑半个小时,一袋盐要看二十分钟的配料表。

"张经理,那些老人有点..."小何想跟副经理张经理说这件事。

"什么老人?"张经理正在整理账目。

"就是每天下午来的那些,他们在店里待很久,但不怎么买东西。"

张经理抬起头看了看。确实,休息区坐着五六个老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扇扇子。

"人家可能就是习惯慢慢挑。"张经理说。"别多想,只要不偷东西就行。"

但小何的担心很快成了现实。

真正来购物的顾客开始抱怨了。

休息区被老人们长期占据,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没地方坐。冷冻柜前总是站着人,想买冷饮的顾客得排队等候。



更要命的是,老人们把超市当成了社交场所。

刘婆婆带来了象棋,和孙大叔在休息区下棋。马奶奶带了收音机,声音开得不小。老李和老王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争论,声音传遍半个超市。

"这里是超市,不是公园!"一个年轻女孩在收银台抱怨。"我想买个雪糕,那边一群人围着聊天,根本挤不进去。"

小何只能赔笑道歉,但心里也憋着气。

02

那天下午,陈大爷照常来了。他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转悠。刘婆婆坐在休息区,和马奶奶聊着小区里的八卦。

小何鼓起勇气走过去。

"大爷,大妈,你们在这里休息挺久了..."她的声音很轻。

"怎么了?"刘婆婆抬起头。"我们又没有不买东西。"

她举起手里的购物袋,里面装着一根小葱。

"不是,我的意思是,休息区是给购物的顾客短暂休息的..."

"我们就是购物的顾客啊。"陈大爷推着购物车过来。"你看,我这不是在买东西吗?"

购物车里放着一瓶矿泉水,最便宜的那种,九毛钱。

小何无话可说。

从法理上讲,人家确实是顾客。虽然买得少,但也是买了。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老人们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

陈大爷的方法是"流动作战"。他推着购物车在各个区域转悠,每次员工来询问,他就说自己在挑东西。两个小时后,他会买一样最便宜的商品。

刘婆婆的策略是"占座有理"。她坐在休息区,手里永远拿着购物袋或购物篮。有人过来,她就说自己买完东西了,正在休息一下。

孙大叔最狡猾。他和马奶奶轮流"站岗",一旦看到有员工朝这边走来,就立刻通知大家分散行动。

张经理终于坐不住了。

电费单让他头疼。七月份的电费比去年同期高了六百多块,空调几乎全天满负荷运转。

更重要的是,顾客投诉越来越多。有人威胁要去别的超市购物。

张经理决定正面解决这个问题。

那天下午,他直接走到休息区。

"各位大爷大妈,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张经理尽量保持礼貌。"这个休息区是给购物顾客短暂休息用的,希望大家理解。"

老人们抬起头看着他。

"我们就是购物顾客。"刘婆婆不服气。"你看,我买了土豆。"

她举起手里的袋子,里面装着两个小土豆。

"我知道,但是..."张经理组织着语言。"这里毕竟是商业场所,不太适合长时间逗留。"

"凭什么不适合?"孙大叔站了起来。"超市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家!"

"就是,我们又没有不买东西!"陈大爷也凑了过来。"你这是歧视老年人!"

张经理被围在中间,进退两难。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有的说超市应该为顾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有的说自己买了东西就有在这里休息的权利。



张经理试图解释,但很快被声音更大的争论声盖过。

旁边购物的顾客都停下来看热闹,收银台那边也传来议论声。

张经理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更尴尬,只能灰溜溜地走开。

老人们胜利了。

他们继续坐在休息区,继续享受免费的空调。

张经理回到办公室,给老板赵铁柱打了电话。

"老板,那些老人的事情有点麻烦了。"他把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我知道了,明天我过去看看。"赵铁柱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赵铁柱经营这家超市已经八年了。他见过各种各样的顾客,但像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说心里话,他并不想为难这些老人。天气这么热,老人家舍不得开空调,来超市凉快一下,这也能理解。

但是生意就是生意。

电费涨了,顾客投诉增多,员工也有情绪。再这样下去,超市的名声就毁了。

03

第二天下午,赵铁柱来到了超市。

刚一进门,他就看到了那些"避暑大军"。十几个老人分布在超市各个角落,有的坐在休息区聊天,有的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缓慢移动,有的干脆靠在冷冻柜旁边。

空调开得很大,风扇呼呼转着。

赵铁柱在超市里转了一圈,观察着这些老人的行为模式。

陈大爷推着购物车,在洗衣液货架前站了十五分钟,拿起每一瓶都要仔细看看标签。

刘婆婆坐在休息区,和马奶奶聊着小区里谁家的儿子找了什么样的媳妇。

孙大叔在生鲜区转悠,拿起一根萝卜看了又看,放下又拿起。

老李和老王在日用品区"研究"牙膏的成分,讨论得很激烈。

赵铁柱看了看表。下午两点半,这些老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半个小时。

他又看了看收银台。小何正在为一位年轻顾客结账,那位顾客不时朝休息区看去,脸上带着不耐烦的表情。

赵铁柱心里有了决定。

他径直走向老人们聚集最多的区域。

"各位。"赵铁柱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楚。

老人们抬起头看着这个陌生的中年男人。

"我是这家超市的老板,赵铁柱。"他的语气很平静。"我知道你们天天来蹭空调。"

老人们的表情立刻变了。有的想解释,有的想反驳。

"我也懒得跟你们绕弯子了。"赵铁柱环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员工和其他顾客。

老人们还想反驳,赵铁柱突然提高音量,说出了那句让所有人瞬间慌乱的话:

"明天开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