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高中毕业,却能成为古文献学界的副教授,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
2009年,38岁的蔡伟还只是辽宁锦州的一名人力车夫,无论是往上查八代,还是往后查三代,他都显得平平无奇。
就连他,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力车夫,外表像是一个农民,干的都是劳心劳力的体力活。
![]()
倘若再问老蔡的学历,他就要羞涩了。
“书读得不多,高中毕业就没读了。”高中学历,更是烂大街了。
![]()
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这个朴实得不知天地为何物、大学都没考上的“农民工”,却在38岁那年,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复旦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原本事情到这里,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大家还来不及消化,却突然看到他的导师的名字,裘锡圭。
![]()
这位更是重量级,是中国古文字史上,注定要留名的泰斗级人物!
蔡伟到底做了啥,竟然能得到裘老的相中,他又是如何让人生逆风翻盘的?
![]()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南方人物周刊】【中华读书报】【百度百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学术泰斗:“我十分钦佩你!”
1972年蔡伟出生在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人家庭中,收入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而蔡伟也是看一眼就让人淡忘掉的人,平平无奇的外表,还有不喜言辞的性格。
![]()
但要说他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兴趣爱好和别人有点差异,同龄人都在忙着打电子游戏,他却在那里看什么生僻字,研究古文字。
别问,问就是兴趣爱好,知晓一个古文字的意思和读法,总能带给蔡伟莫大的成就感,于是不知不觉,他成了同学和朋友口中的“活字典”。
![]()
有时候班主任碰到不会读的字,就会开始痛恨早生了十年,没有等到智能手机诞生后再出生,只好求助于蔡伟。
而蔡伟,偏偏总是对答如流。
高中时期的蔡伟就更恐怖了,别人都在看小说刷题目,他不一样,他研究古典语言文字。
![]()
像蒋礼鸿的《义府续貂》,内容极尽考究之事,经典虽然经典,却都是各种史籍词语意义,可以说读来索然无味。
蔡伟却爱不释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
然而高考却不考他认识多少个生僻字,蔡伟毫无意外地落榜,而且继承了父母的衣钵,走进了一家工厂打工。
此后的岁月里,蔡伟依旧籍籍无名,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在为生计奔波。
![]()
进过厂,摆过摊,结婚之后,妻子也要出来努力赚钱,才能够养活这个家,而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5年,蔡伟都快奔四。
这一年,蔡伟收到了一封回信,妻子见了信封的水印,还以为是假的,因为信封水印是“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
但蔡伟却全然没有关注妻子,而是因为信的内容失神颤抖着,只见上面写道:
“不计功利,达到较高水平,我很钦佩!”
只因回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国学巨擘,古文献学当之无愧的泰斗,裘锡圭!
![]()
“裘老……肯定了我!”
一举成名,破格录取为博士生
裘锡圭是我国著名的古文献学家,在古文献、古文字以及历史学领域,当代少有人企及。
![]()
可以说,只要研究古文献的人,就必须要读裘老的著作,必须要学裘老留下的研究方法。
而蔡伟与裘老的联系,则来自一次“胆大包天”。
![]()
在工厂打工三年后,工厂轰然倒闭,蔡伟只好去街上摆摊。
然而大家都喊得震天响的时候,蔡伟却沉迷在自己手中的书本上,昏天黑地地啃着买来的各种古文字、文献专著。
![]()
妻子张月虽然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纺织女工,却始终支持着丈夫的“读书大业”,男人负责读书,她则在外面打拼养家。
书读得多了,再加上独特的天赋,蔡伟也就有了自己的见解。
他便经常将自己对古文字的各种看法,发表在国内的国学论坛上,他给自己取名“抱小”,意为“志向小学”,而这个小学,正是语言文字之学。
![]()
而他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不但让国学网的诸多学者大吃一惊,更让裘锡圭先生佩服起来,因为只有裘先生注意到了,蔡伟可是自学的!
自学整整20年,纯粹是因为兴趣,却已经将古文字学这门大学问,学得登堂入室。
这既需要厚重的热爱,更需要惊人的天赋。
![]()
而这也就有了裘先生回的那封信——他有了惜才的想法。
按裘锡圭先生的建议,他推荐蔡伟去考一个研究生。
裘先生的想法不言而喻,想要蔡伟考上他的研究生,或者他学生的研究生,别浪费了这天赋。
![]()
但蔡伟却苦笑婉拒了,只因他古文字学虽然学得不错,可英语却一塌糊涂,高考就是因为英语,才一举落榜。
2006年,裘先生见国学网上很少再看到蔡伟的高论,一打听,才知道他为了生计去蹬三轮了,当了一名人力车夫。
![]()
这时的裘老觉得蔡伟有些沉寂,如果给他一个好点的环境,会不会能给中国古文献再出培养一个“裘锡圭”来?
随后裘老大手一挥,将蔡伟拉进了自己的团队,做长沙《马王堆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蔡伟得到消息,喜不胜收,而他也的确有真才华在里面。
![]()
对古文字的文化内涵总能提出独道的看法,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大家算是彻底看到了蔡伟惊人的才华,而裘老也做出了一个决定。
2009年,一封复旦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寄到了蔡伟家。
![]()
苦熬20年,蔡伟也终于步入了学术殿堂。
伯乐不常有
蔡伟读博时,依旧不改对古文字学的热爱,每日勤奋苦读,甚至获得了2009年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
蹬了半辈子三轮的蔡伟,终于握住了复旦的博士录取书──那张纸比车座还轻,却压平了半生的颠簸。
后来的蔡伟,复旦毕业后去了安顺学院当教师,2023年便贵为辽宁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
![]()
但“裘锡圭门下弟子”的名头,足以让他在学术界纵横四海,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牛上天的师兄。
只是可惜,2025年5月8日的时候,裘锡圭老先生不幸病逝,蔡伟悲从中来,发文缅怀,称其“大雅云亡”。
![]()
而南方人物周刊,也在7月7日发文,称裘锡圭先生“昭昭之明”。
可以说,蔡伟之所以能从一个人力车夫,在38岁的年纪逆天改命,最终成为中国古文字学界不容忽视的专家,最应该感谢裘锡圭先生的识人与提携。
![]()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蔡伟庆幸的是,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伯乐。
都说出名要趁早,但谁说人不能大器晚成?
![]()
结尾
蔡伟教授的故事着实励志,他现在也让家人跟着他一起搬到了工作的地方,生活很是幸福。
而且还能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称得上人生赢家了。
而一切的改变,既在于他持之以恒对古文字学的攻坚,更有裘锡圭先生的帮助。
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蔡伟的经历呢?
![]()
本文信息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中华读书报】【百度百科】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