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儿童主任到底是个什么“官”?

0
分享至

●工作内容:用关爱和陪伴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普遍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九成

●工作状态:项目已推行十余年,普遍为兼职

暑期已至,儿童安全与关爱守护进入关键期,活跃在广州各社区的儿童主任进入更为繁忙的工作阶段。事实上,“儿童主任”项目已推行十余年,作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新快报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广州2800多名儿童主任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九成以上,但儿童主任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兼顾儿童多样化的需求,服务专业性也有待提升。


工作日常

儿童主任普遍身兼数职

每周仅有三成时间投入儿童工作

芦珊从2014年扎根社区,先后在五羊南社区、达道北社区从事计生、民政工作,至今已有近10年的社区服务经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者,芦珊的身份在2022年增添了新坐标——她成为了一名儿童主任。

在民政工作的这些年,她走遍了大街小巷,为困难群众落实政策、送去温暖,每当看到困境儿童纯真的眼神时,芦珊不止一次地想到“这些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吃饱穿暖,更渴望被看见、被疼爱。”

芦珊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她要定期入户走访、信息排查,建立并动态更新辖区儿童档案;为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申请社会救助;对疑似遭受家暴、虐待等情况的儿童,及时评估风险、介入保护;同时链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资源,为儿童争取更多支持。此外,她还需要负责一部分住房保障(公租房)、劳动就业、残疾人服务以及独居孤寡老人关爱等工作。正因如此,目前芦珊以兼职形式担任儿童主任。

儿童主任身兼数职的情况并不罕见。鱼木社区的儿童主任薛茗丹除了服务困境儿童,她还要负责社会救助、社区内勤、监察站的相关工作。

为兼顾数职,芦珊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她每周制定走访计划,将儿童、残疾人与独居老人的家庭走访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社区活动日等时机,集中开展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即便如此,每周仅有30%的时间实际投入儿童工作。


暑期已至,儿童安全与关爱守护进入关键期,活跃在广州各社区的儿童主任进入更为繁忙的工作阶段。

工作困境

从兜底保障向全面发展升级

资源配置、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在儿童主任的岗位上,助力营造更温暖的成长环境,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众多儿童主任的职业憧憬,然而,这份憧憬往往因为儿童多样化的、专业化的需求而成为困境。石楼社区的儿童主任曾丽嫦表示,社区儿童主任的工作重点正从“兜底保障”向“全面发展”升级,而难点集中在资源配置、专业能力、家庭协同等方面。

尤其在面对特殊儿童及复杂个案时,专业培训显得至关重要。芦珊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面对孤独症、智力障碍等儿童时,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特教方法、行为干预策略及个性化技巧;遇到了受虐待或经历创伤的儿童时,要学习创伤知情照护、危机干预等知识予以应对。

薛茗丹也提到,辖区内有一名患有心智障碍的女孩,幼时曾被中年男性吓到而产生心理阴影,如今也不敢独自出门。为了破除女孩的心理阴影,联系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介入进行过一两次心理服务。但在薛茗丹看来,一两次的心理咨询服务是不够的。薛茗丹希望能为这位女孩提供持续的心理咨询疗程,好帮助她早日摆脱心理阴影,奈何能联系到的资源实在有限。

在芦珊看来,专职的儿童主任能保障服务连续性,避免兼职人员因精力分散导致帮扶中断。其次,非专业人员容易忽视潜在危机,而专业培训能够赋予精准识别儿童心理问题、制定科学干预方案的能力。对此,芦珊建议,一方面要严格选拔机制,明确专业背景优先等要求(如社工、心理学等),增设心理测试与实务能力评估,确保人员匹配度。另一方面,要分层培训,例如初任培训应聚焦儿童保护政策、沟通技巧,进阶培训则关注危机干预、资源链接等内容,还要定期考核强化实效。

破局

建儿童主任专业化培养体系

从有形覆盖到实现有效覆盖

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家、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观察,当前广州市已基本实现儿童主任社区“有形覆盖”,但距离《未保法》要求的“专人专岗”履职标准仍有差距。

在他看来,儿童主任有法律定位,有工作职责,而且工作职责非常具体,要求也很高。因此,郑子殷期待儿童主任能够实现有效覆盖,按照法律赋予的工作责任,肩负起儿童保护的使命担当。

对于“专岗专职”,郑子殷十分认同。一方面是未保法已作了明文规定,另一方面,儿童主任扎根基层一线,在儿童保护领域应当发挥能监测发现、能强制报告、能判断服务、能整合资源的启动按键作用。

“法律赋予了未保工作更高要求和更多责任,而这些要求和责任的启动键就在儿童主任。”郑子殷认为,专职化的深层价值在于落实国家亲权理念——当父母监护失职时,国家作为最终监护人必须介入。这要求儿童主任在处理未保问题中,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非“完成流程”。但现实中,大多数儿童主任身兼多职、工作忙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难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专业化是破解困局的核心。郑子殷表示,儿童主任需兼具三重素养:掌握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熟悉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法规、熟悉跨部门协作机制。当前主要依靠“情怀、责任心、专业精神”三大法宝支撑的兼职队伍,亟需通过持证准入、精准赋能等完善这一具有刚需的基层性工作。

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专业能力 推动儿童主任纳入“新职业”

据了解,为满足基层儿童福利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需求,广州市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儿童主任的专业能力。一方面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今年创新开展基层儿童福利工作人员“未”爱赋能计划,以提升政策法规应用、个案处置、工作技巧、实务能力等方面为重点,针对不同资历的儿童主任提供上岗、初级、中级三级培训,全面提高儿童主任儿童服务关爱能力。另一方面是提升基层指导机制。市未保中心成立工作组,定期赴各区镇(街)对儿童福利工作进行指导,制定工作手册,建立指导清单,全面了解儿童主任的政策掌握运用和履职情况,及时掌握问题短板。针对发现的个性问题,分享心得经验、开展课程培训,现场教方法、送经验。此外,举办实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激发儿童主任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提升实战能力。

此前,广州市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提到,要推动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新职业申报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将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纳入职业分类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推动队伍专职化发展,为行业人才的培养与选用提供权威依据,实现以岗定人。通过职业标准建设、培训体系建设、职业技能比赛等方式,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同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待遇保障提供规范化的依据。”

敲重点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九成以上

2021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及“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儿童数量较多的村(社区)要增设补充儿童主任”。

儿童督导员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的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而儿童主任是村(居)委会明确的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的村(居)委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人员。

截至去年底,广州市共有2866名儿童主任和182名儿童督导员,实现了基层儿童工作网络全覆盖。

据广州市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每个村(居)至少有1名儿童主任,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于辖区内常住儿童数量较多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总人数超过30人的村(居),根据实际需要增配儿童主任,所以有些村(居)配备不止1名儿童主任。在2866名儿童主任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九成以上。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毛毛雨

图片: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快报新闻 incentive-icons
新快报新闻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
71450文章数 269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