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于2024年底对锑、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对美出口管制时,全球舆论一度认为这是直击美国军工与芯片产业命脉的精准打击。然而不到半年,一记“乾坤大挪移”悄然上演——美国从泰国、墨西哥进口的氧化锑竟达3834吨,几乎等同于此前三年的总和。更讽刺的是,这两个国家在2023年尚未进入中国锑出口前十名,却在2025年突然跃居前三甲。
![]()
这绝非巧合,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源“暗度陈仓”。
第三国“洗矿产”:美国的绕道术如何运作?
路透社调查揭开的操作链条令人瞠目:中国境内的采购代理将受管制的稀土矿物贴上“铁矿石”“锌矿”甚至“艺术品”的标签报关,经东南亚或拉美转运。货物抵达第三国后,由当地子公司重新包装,最终以“泰国制造”或“墨西哥特产”身份直发美国。
美国企业毫不避讳:Gallant Metals总裁帕克直言,其每月200公斤镓的稳定供应,“得益于中国合作伙伴的暗中协助”。尽管成本比直接进口高出数倍——锗价突破2000万元/吨、镓价超300万元/吨,但面对F-35战机每日2.3亿美元的生产线损失,美国军工巨头只能咬牙接受。
蚂蚁搬家式走私:为规避监管,货物被拆分成小批量运输。航运记录显示,一家由中国广西化工企业控股的泰国子公司,在半年内向美国运送3366吨锑产品,同比暴增27倍。
![]()
全球供应链的灰色游戏:当资源成为武器,贸易规则在生存压力下形同虚设。
危险何在?中国反制效力遭釜底抽薪
这种“借壳”贸易正侵蚀中国资源战略的根基。商务部5月紧急点名此类行为“威胁国家安全底线”,其危害远超表面流失的矿产:
谈判筹码贬值:若美国持续以高成本维持供应,中国稀土管制的威慑力将被削弱。今日是锑、镓,明日就可能是稀土、钨、石墨。
国际规则崩坏:其他国家可能效仿转运模式。一旦形成路径依赖,即便中国掌控全球90%的冶炼产能,也将陷入“低价出货、高风险回报”的困局。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将资源“武器化”,一边疯狂囤积。2025年前四个月,其通过第三国进口的镓、锗已达禁令前水平,暴露赤裸裸的双标。
![]()
中国的反击:法律铁网与精准截流
面对漏洞,中国打出组合拳:
1. 法律高压:7月1日生效的新版《矿产资源法》将36种矿产列为“国家战略性目录”,违规出口最高可罚货值10倍。
2. 全链溯源:推行“一批一证”制度,要求申报最终用户并接受核查,民用与军用稀土严格分流。
3. 专项行动:5月深圳会议部署打击“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三大套路,海关对高风险转运国实施定向监控。
效果已显现:5月起美国绕道进口量锐减,泰国、墨西哥通道被大幅压缩。而对印度“伪造文件倒卖稀土至美国军工”的打击更为凌厉——溯源系统锁定后直接切断供应,导致印度汽车厂72小时内停摆。
![]()
长期博弈:资源战争的胜负手在哪?
美国并非坐以待毙。四国拉拢日、印、澳组建“关键矿产倡议”,试图分工突破:第一步,日本提供专利技术;第二步,澳大利亚供应矿藏;第三步,印度处理污染废料。
但联盟先天不足:全球80%稀土熔炼电解槽设备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仍需中国技术支持精炼工序。资源方面,四国储量以轻稀土为主,军工必需的中重稀土占比不足,专家估计构建替代链需10-20年,而美国唯一的芒廷帕斯稀土矿,矿石仍需运往中国精炼。
![]()
致命悖论:谁才是资源棋局的真正主宰?
这场博弈揭示一个残酷现实: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仍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特斯拉已考虑将电机生产线迁至中国;越南、蒙古因配合美国转运遭中方配额反制,落得“里外不是人”。
中国正以“定向宽松”分化市场——优先保障欧洲、东南亚民用需求,而对美国军工供应链持续收紧。当泰国电子厂、墨西哥汽车线因缺乏镓、锗面临停产时,这些“中转国”终将重新权衡站队代价。
资源战争的本质是国家实力的对垒。中国手握稀土与钨两张王牌,用行动宣告:供应链安全,从不能寄托于他国善意,唯有自主可控才是终极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