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出门在地铁上刷帖的时候看到一条吐槽运营商噶韭菜的帖子,帖主说自己看了一小时综艺流量跑掉10个G,没附详情图。评论区基本是清一色的义愤填膺,有甚者甚至晒出自己的话费账单比惨,称刷了两个小时网课话费就欠费150多!打电话问居然掉了70G流量!
![]()
但这些流量消耗明显有违常理。在流量正常计费的情况下,一小时是完全不可能烧掉10个G的。如果这位帖主所言确有其事,那她极大概率是被物联卡或虚拟运营商卡给骗了。
这些无良卡商将物联卡包装成官方运营商的正规卡,实际上信号差,虚标严重。物联卡没有iccid码和puk码,没有真实手机号,无法接打电话,更无法在官方渠道查询充值。最恐怖的是,你手上的卡其实也不过是卡商手上主卡的一张副卡,卡商可以通过调整将数十张副卡的流量计费绑定在一起,你以为流量是你一个人用的,实际上可能是数十个人在一起用...不然一个人就算是后台应用开满,流量也烧不到一小时10G的程度呀。
当然,即使这个帖子多少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像“官方卡一小时烧10G”这种说法能有人相信并传播,根本原因是现在的用户确实存在严重的流量焦虑。
或许不少朋友都有在月末看着自己高额话费账单发愁的时候,要么就是抠搜着掐着每一点流量,生怕用超了花冤枉钱。
想来时间倒推十年,尚在4G时代时,大流量卡还没有普及,流量套餐基本都是39元/5G/月的配额,没什么人觉得不够用。为什么到现在,动辄7,80G的每月流量消耗大家却习以为常了?
![]()
100G流量到底能用多久?
![]()
(有些朋友可能会惊讶于游戏耗流竟然少于视频,事实上游戏数据运行大部分在本地客户端,与服务器交换很少。如单机类游戏流量消耗会较低,实时联机类则相对较高,但总体仍远低于刷视频)
以上标准看似夸张,但这是以每百G流量完全供应于单途径下的情况,实际使用中存在后台流量与各应用搭配使用的情境。
而假设我们每天刷2小时新闻,打2小时王者,看3集电视剧,再刷2个小时短视频:(即单日手机使用时间为2+2+0.75*3+2=8.25小时,完全不算多对吧)
- 单日流量消耗约为0.12*2+0.15*2+1*3+1*2=5.54GB
- 月流量消耗为5.54*30=166.2G
这个数据对上班族来说完全不夸张,临到周末休息日流量消耗量只会更多,更不用提使用电子设备更加频繁的学生党。
甚至于40岁以上的,咱们的父母辈,也基本都有了没事儿刷刷短视频的习惯。
所以,普通人单月消耗的流量大约在170-200G之间。这样配额的流量套餐在线下没有两三百是完全不可能拿得下来的。常规营业厅流量套餐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流量需求。怎么在流量这笔花费上尽可能省钱?这才是迫在眉睫的真正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办张流量卡吧。只要是上网多的朋友想必都对流量卡这一概念有所了解。由于正规流量卡申请是完全不需要费用的,运营商一般也都会进行首月赠费;此外,无合约期套餐是随时支持网上注销的,因而这个月就是给用户体验,确定使用效果良好才会开始收费。
所以,即使完全没有办理流量卡经验的朋友也根本不用担心。只要保证渠道正规,坚决不走第三方激活或充值,尝试办理一张流量卡是完全不会有任何损失的。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正规卡套餐价格大概在19-39元不等,流量从80G/月到222G/月配额不一。再低的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卡,再高则完全没有选购的必要。主要问题就是价格太高,19-29元档的选择已经足够琳琅满目,何必花那冤枉钱去给运营商送钱?
截至目前,市面上性价比TOP的是这三款。
广电升卿卡Pro版-五年优惠套餐:19月租包222G通用流量+100分钟通话(自选归属地/流量可转结)
![]()
广电新推出的这张升级版升卿卡可以说是补足了流量卡的短板。流量全部都是通用流量的同时还有100分钟通话,用不完的流量还可以转结,还能开副卡给亲朋好友用。作为一张流量卡,算是很全能的了。
电信星乐卡1.9-长期有效套餐:每月29月租50G通用流量+30G定向流量(通过率高/无合约期)
![]()
电信旗下的“种子选手”,优势在于它是长期有效,首月流量全到账且没有合约期,套餐稳定,避免了中途更换套餐的麻烦,不想用了也可以随时注销,可灵活选择。
电信浮光卡-四年有效套餐:每月29月租130G通用流量+30G定向流量+500分钟(自主激活)
![]()
这张浮光卡的配置用来做主卡都完全够格的,500分钟的通话和一百多G的流量。美中不足的就是优惠期只有四年,但是在这四年里还是很划算的,大不了到期了注销。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私信我一下,卡品持续更新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