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消息,2025年7月初的华盛顿,美日印澳四国外长齐聚一堂。表面是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但真正牵动四国神经的,却是联合声明中宣布启动的"四方关键矿产倡议"。这看似宏大的合作计划,核心目标直指一个痛点——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而这场会议的背景板,正是中国自4月4日起对7种关键稀土元素及其衍生磁铁实施的出口管制。
稀土之争绝非突然爆发。早在今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依据《出口管制法》迅速作出反应。钐、钆、铽、镝等中重稀土相关物项被纳入管制清单。政策一出,国际稀土供应链顿显紧张。美国财长贝森特随后公开表达焦虑,坦承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仍未恢复到4月初水平"。这场围绕"工业维生素"的博弈,让美国尝到了贸易战中的苦果。
![]()
稀土(资料图)
中国并非简单关上出口大门。知情人士透露,中方采取了"六个月宽限期"的动态评估机制,每半年根据国际形势与供需关系调整政策。企业需提交详尽的生产数据、最终用途说明甚至厂房照片等核心信息,才能申请出口许可。这套组合拳,将商业信息申报与许可证审核挂钩,被外界形容为以"商业机密换通行证"的反制策略。
四国华盛顿聚首看似团结,实则暗流涌动。日本曾饱尝中国稀土供应受限之苦,谈判中不愿轻易接受美国塞入的"毒丸条款"——即以牺牲对华关系换取关税优惠。印度虽与美国的贸易谈判相对顺利,但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其更看重市场开放与技术引进,对联合围堵中国兴致有限。这种分歧在会场外显露无遗:30至40家四国企业代表聚集美国国务院商讨供应链多元化,恰恰暴露了核心矛盾——倡议雄心与现实能力之间的鸿沟。
![]()
华盛顿(资料图)
四国并非首次尝试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美国十多年前已提出供应链多元化目标,但至今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壁垒:中国数十年积累的稀土精炼技术形成难以撼动的优势。美国与其他国家即使手握矿源,也难以复制中国的分离提纯工艺。行业专家指出,建立替代供应链至少需3至5年,短期内各国仍需依赖中国供应。
四方机制将走向何方?7月9日美日、美印贸易谈判期限迫近,预计协议终将达成。日本作为美国盟友,虽不满美方施压要求增加国防开支,甚至推迟了年度部长级会议,但战略同盟的基石依然稳固。然而关键在于,这些协议能否真正撬动稀土的供应格局?当美国财长反复表达焦虑,当四方会谈声明忧心忡忡地提及"过度依赖某一国家损害国家安全",答案已不言自明。
![]()
稀土(资料图)
稀土博弈是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缩影。四国倡议的雄心映衬出当下无可奈何的依赖现实。中国通过出口管制的精细化管理,展现出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力与战略定力。未来无论是六个月一次的动态评估,还是企业信息申报机制的严格执行,都表明中方早已筑起应对之墙。
供应链的转移非一日之功,技术的高墙更需时间攀越。当华盛顿的会谈落幕,真正决定棋局的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产业淬炼的硬实力与时间沉淀的壁垒——这一课,美日印澳还需细细咀嚼。稀土之争的阀门,终究握在拥有全产业链优势的一方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