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为“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按下加速键。当全社会聚焦AI技术如何赋能政务提效时,电信运营商若想在这一进程中占据关键位置,首先需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初心重塑自身,在客户服务、对外合作、债务清偿等领域筑牢根基,方能在政务数字化浪潮中把握先机。
电信运营商作为服务亿万用户的公共事业载体,自身的服务效能是参与政务数字化的基础。当前,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已从“能办成”升级为“高效办成”,例如套餐变更、故障报修、账单查询等高频业务,仍存在流程繁琐、跨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若运营商能率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融入客服体系,用AI大模型重构服务流程——通过智能预填识别用户历史数据自动补全信息,用智能帮办打通内部系统壁垒,让用户无需重复提交材料,不仅能提升C端用户体验,更能积累“AI+服务”的实战经验。这种“向内练兵”的过程,恰是为承接政务服务中的智能引导、跨部门协同等需求打磨能力。
在对外合作领域,运营商的“高效”能力直接决定其生态整合价值。政务数字化不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需要通信网络、算力支撑、数据安全、AI算法等多环节协同。例如,深圳“AI+政务助手”的落地,既需要运营商提供5G专网保障数据传输,也需要与AI企业、政务系统开发商共建模型训练数据集。若运营商能建立标准化的合作对接机制——比如针对合作伙伴的技术接入需求,提供“一站式”测试环境和接口文档,减少沟通成本;针对政府部门的定制化需求,快速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解决方案,就能从“技术供应商”升级为“生态组织者”。这种高效的协同能力,正是政务信息化自上而下推进过程中最需要的“粘合剂”。
债务清偿等后端管理的规范化,则是运营商轻装上阵的前提。政务项目往往周期长、投入大,且对合作方的财务稳定性要求高。运营商若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比如用智能分析系统预判项目回款周期,优化现金流管理;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合作款项的透明化结算,减少债务纠纷,就能降低运营风险,增强政府部门的合作信任。尤其在地方政务预算收紧的背景下,财务健康度高、资金使用高效的企业,更容易在项目招标中获得青睐。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推进,更为电信运营商打开了多维商业空间。从直接业务来看,政务领域对“AI+政务服务”的技术需求,将带动运营商在算力、云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增长。政务系统的智能审批、智能分析等功能依赖稳定且强大的算力支撑,运营商可依托遍布全国的数据中心,提供定制化的政务云解决方案,例如为地方政府搭建专属AI训练平台,支撑政务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这类服务具有长期付费属性,能形成稳定收入流。
在网络服务层面,“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安全性要求更高,尤其在偏远地区的政务服务覆盖中,运营商的5G专网、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成为刚需。例如,为乡村政务服务站部署低时延5G网络,保障村民通过视频远程办理社保业务,这类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将持续释放需求。
更深远的是,参与政务服务数字化能帮助运营商积累垂直领域经验,反哺B端市场。政务场景中沉淀的AI客服、智能协同等技术能力,可复制到企业服务中,比如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办公系统,或为制造业企业搭建产线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形成“政务经验—企业服务”的业务闭环。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向更多领域延伸,运营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将从基础服务提供者,逐步升级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商业价值随之大幅提升。
当运营商自身真正践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其在政务数字化中的角色便会水到渠成:稳定的5G/算力网络成为AI政务的“高速公路”,沉淀的AI客服经验可直接复用于政务智能问答,高效的生态协同能力能快速响应跨部门政务需求。从服务自身到赋能政务,这种由内而外的能力迁移,既是运营商参与国家数字化战略的责任,更是在AI时代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毕竟,能帮政府“高效办成事”的企业,首先得自己“高效办成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