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垃圾,大多数人还停留在那一座座难以处理,散发恶臭气味的垃圾山中,以及前年几那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革命。
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网络上好像很少听到“垃圾围城”“垃圾河”等新闻,好像垃圾困境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这是因为垃圾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稀缺资源”,垃圾不够用成为新问题,有的甚至将目光瞄准到十几年前深埋地下的旧垃圾,这是为什么呢。
破局之路:1100℃高温下的技术逆袭
在二零一几年时,我们还饱受垃圾问题的困扰,有关数据显示,光是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就高达2.4亿吨,平均每座城市周边有3~5座非法垃圾城市。
原来的垃圾山
然而垃圾不仅数量多,还对人体有着致命危害。广东有一座村子因“电子垃圾”导致重金属严重超标,该村子的小孩的血液中铅超标率高达80%这个恐怖数字。
其他地区或是因为有害金属导致地下水污染不能饮用,或是农村耕地因垃圾污染导致不能种植作物,总之垃圾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不便。
电子垃圾
此外还有人计算,如果国内每日产生140万吨的生活垃圾,按当时的填埋速度,4年就会填满整个青海湖。
我们又有多少个“青海湖”能填呢,因此未来“要么被垃圾淹没,要么找到资源化的出路。”
面对如此困境,当时有人提出“垃圾焚烧发电”方案,但这一方案被不少人视为“饮鸩止渴”。
垃圾焚烧
毕竟垃圾焚烧的气味和产生的黑烟会使方圆几公里的人们都没法在此生活,更何况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二噁英这种毒性比砒霜还强900倍的物质,人体接触后极大概率会发生癌变。
此前欧美国家的失败案例就早已证明焚烧的风险。
这该如何是好呢,科研团队埋头苦干,终于在2018年找到了破局之路。
科研人员发现,当温度达到1100℃且停留时间超过2秒,二噁英的分解率能达到99.99%,这个“黄金参数”成为破局关键。
垃圾发电
紧接着,全封闭负压焚烧系统、活性炭吸附净化技术、渗滤液膜分离处理等专利密集落地,中国垃圾焚烧技术一举跃居世界前列。
垃圾从卸料到焚烧全程封闭,废气经过8道净化工序后,排放的二噁英浓度仅为0.001ng/m³,远低于欧盟0.1 ng/m³的标准。
这一套完整地处理流程下来,厂区周边的空气质量不仅没飙升,其PM2.5数值甚至低于市中心。
垃圾发电厂
到2024年,全国已经建成2172台焚烧炉,每日可以处理110万吨的垃圾,相当于每天“吃掉”3个西湖,并且焚烧垃圾产生的年发电量足够供应2个上海市。
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垃圾,如今却成了稳定的“绿色能源”。
新的战场:从“处理垃圾”到“争夺资源”
“现在我们每周都要去周边城市‘抢垃圾’。”这是一位垃圾焚烧厂的经理面对记者采访时透露。
原本令人谈之色变的垃圾在他们眼中却成了“香饽饽”。
2024年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垃圾焚烧厂平均利用率仅62%,部分新建厂区甚至出现“空炉待料”的尴尬。
发电厂
没有垃圾烧了怎么办,于是各方大显神通,甚至催生出新的行业生态,一些企业跨区域建立垃圾收运网络,将300公里外的垃圾“调运”过来。
不想跨区运送的企业便加大科研力度,研发出一种混合燃料技术,将秸秆、工业废料按比例掺入生活垃圾,既解决“燃料荒”又降低碳排放。
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数量不够,于是陈腐垃圾的“二次开发”一跃成为新热点。
垃圾场
广州兴丰填垃圾填埋场,分拣工人正将20年前的塑料瓶、废纸分类打包。而这些“古董垃圾”经处理后有30%可回收再利用,还有50%的垃圾它们的燃烧热值比原生垃圾还要高出30%。
看来他们“挖出来的不仅是垃圾,更是宝贵资源啊。”
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垃圾填埋场选址争论不休时,中国早已通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套流程将垃圾从“负担”转化为“资源”。
从“谈垃圾色变”到“变废为宝”,中国用15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30年的路。当埋在地下的20年垃圾重见天日,它们不仅在诉说过去的粗放与浪费,更在预示未来的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垃圾”的世界。
信息来源:
垃圾也能废物利用!武汉环境志愿者组团参观垃圾发电全过程
2024-10-12 18:23·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