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8日讯7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邀请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中的代表讲述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刘世瑜,是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一名渔民,他今年59岁,生在海边,长在海边,靠打渔为生将近40年。今年,他获评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21年9月5日,因为海上风力大,危险系数高,他驾驶渔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渔船的求救信息,他赶紧联系附近的渔船一起前去救援。当时遇险船已经看不见了,只剩在波涛中漂浮的一艘小救生筏,遇险人员都在上面,随时可能被海浪掀翻。他们抛出救援缆绳,合力将遇险船员一个接一个救起,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才终于把7名遇险船员救了上来。
其实,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海上遇到这种情况,2003年冬天,他和同伴就曾在9级大风中救起过10名外地船员,刚把最后一个人救上来,遇险船只就被海水完全吞没了。
刘世瑜说,收到求救信号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害怕,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救人!要说信念,就两点:责任、情分。当船长的,守护生命是天职,靠海吃饭,谁遇险都得帮一把,茫茫大海上,他们就是彼此唯一的依靠。就像老一辈常说的:“船帮船,人帮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现在山角社区文明实践站经常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刘世瑜就报名当宣讲员,有时候在社区,有时去学校给孩子们讲。他分享的重点,不是反复讲自己过去做了什么,而是和大家交流更实用的技能,比如海上安全培训,他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救援不是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比如如何利用风浪节奏接近遇险者、怎样快速固定救生筏这些经验。
日常生活中,谁家有困难搭把手,看见谁家渔网破了帮忙补两针,这些小事他都会做。他还带着家人邻里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关爱孤寡老人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行动,力量就大了。”他说。
刘世瑜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向上向善的行列中来,让做好事、讲道德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闪电新闻记者 王雨心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