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马仕锦 记者 李楠)日前,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红脉铸魂 乡链赋能”——乡村产业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深入南京市六合区、江宁区的典型乡镇,开展系列调研实践。团队聚焦乡村产业经济,探寻产业融合创新路径。
7月初,调研团首赴六合区,实地探访金牛湖野生动物园与池杉湖湿地公园,解码“生态+文旅”引领的产业融合新实践。在金牛湖,同学们不仅沉浸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景,更见证了生态根基与旅游服务业成功联动的生动样本。比如,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科普教育与特色旅游,有效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并显著提升了对本地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为乡村注入文旅新活力,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效益的多元转化。
池杉湖湿地公园则精妙呈现“湿地保护+乡村振兴”的闭环产业链。千亩“水上森林”通过游船观光、湿地科普等项目引流,精准激活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链条,游客在体验后乐于购买当地生态农产品、特色加工品,成为“后备箱经济”的生动体现,形成“生态保护—游客体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良性循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资源驱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随后调研团重点调研了江宁佘村与观音殿村,探访以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模式。佘村依托山水资源,创新将传统手工业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比如,引入“苎麻编织”非遗项目,于潘氏老宅打造沉浸式手工艺体验工坊;盘活当地闲置农房构建“一户一特色”的“佘村十二食”民宿集群;巧妙利用废弃石灰窑改造窑烤面包坊,结合咖啡文化形成“工业遗存+时尚消费”新场景,新鲜出炉的面包与特色咖啡成为游客“后备箱”中的热门伴手礼;培育骑行、绘画、文创等主题业态,年接待游客54.5万人次、总营业额约3500万元的亮眼成绩,充分证明了文化赋能下,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业态联动对驱动乡村经济的强大效能。
观音殿村定位“自然生态文化”,在保留乡村原貌基础上,打造非遗民俗市集(引入金箔、陆郎茶干等特色加工产品),设立村民手工市集销售老棉鞋、布艺等乡土手作,吸引匠人回归;同时引入星空泡泡屋、现代农业课堂等元素,不仅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体验,更有效促进了传统手工艺传承、提升了生态农产品的价值,构建起各产业互促共荣的振兴生态。
据悉,此次调研既锤炼了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培养心系乡土的复合型人才,又通过扶智培训提升了村民的产业技能与市场意识。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