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54个词泄露天机,嗅出论文「AI味儿」!Science:部分期刊AI浓度高达40%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大数据已经能闻出AI味儿了!最近,一份席卷生物医学圈的报告发出警告:如果你论文里高频出现delves、underscores等454个特定词汇,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就是AI留下的「指纹」。

如果你在一篇论文里看到下面这454个词,就要小心了。

它,很可能是AI写的。


正所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一些科学家早早就在投稿给期刊的论文中用上了AI,并且率先享受到了泼天的发表数量。

甚至有些人用6个月,就成为了一个全领域「专家」——投稿给各类专业期刊的letter和comment,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内分泌学、胃肠病学、肝病学、免疫学、重症监护医学、精神病学、外科学、泌尿学等等……

不过,即便他们十分小心地删除了「我是一个大语言模型」等一眼假的内容,也依然会留下大肆使用AI的蛛丝马迹。

来自图宾根大学的Dmitry Kobak团队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追踪AI写作论文摘要的频率。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t3813

他们发现,AI特别爱用一些词,比如「深入探讨」(delves)「关键的」(crucial)「潜在的」(potential)「显著的」(significant)「重要的」(important),比人类作者用得勤多了。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分析了2010-2024年间,1510万篇生物医学摘要的用词,注意到一些词的出现频率蹭蹭上涨。

2024年,他们发现有454个词,AI用得特别多。

Kobak团队估算,至少13.5%的生物医学摘要有AI帮忙的痕迹。在一些国家,不太挑剔的期刊摘要,高达40%可能是AI搞定的。

看到如此多AI撰写的摘要令他感到惊讶。他表示,摘要可是论文结论的精华总结,很多人就只看这一块。

「这么重要的内容,居然让AI写?简直难以想象。」Kobak特别声明,他们自己的论文没用AI。

13.5%?还是太保守了!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0-2024年这14年间,发表在PubMed上的1510万篇英文摘要。

结果发现,2023年以后,很多词汇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

比如「深入探究」(delves)这个词,2022年之前每年出现次数稳定在几千次,2024年却暴增28倍;「展示」(showcasing)的使用频率也翻了10倍以上。


为了能更好地量化这个增长趋势。研究人员,基于2021和2022年词频的线性外推计算了2024年反事实预期频率。

为衡量超额使用情况,有两个关键指标:超额频率差δ=p−q和超额频率比r=p/q。

前者主要突出高频词的超额使用情况,后者则指向低频词的超额使用。

为什么这些词能暴露AI痕迹?因为它们大多是不涉及具体科研内容的「风格词」。

研究员利用以上方法,分析了两万六千多个词,发现2024年,有些词简直被用烂了

比如一些显得很专业但有点套路化的表达,像delves (深入研究)、underscores (强调) 和 showcasing (展示),出镜率高得吓人。

还有一些老熟人,比如potential (潜力)、findings (发现) 和 crucial (至关重要),也成了重灾区。

如果AI写的论文里,每10篇就有1篇会用「potential」这个词,而正常写作中100篇才出现1次,那么「potential」的超额频率是9%,这就意味着至少9%的论文用过AI。

但科学家找了291个这样的稀有风格词,把它们的影响叠加起来,才得到13.5%这个保守值。


AI参与度高达41%!

来自非英语国家、发在某些「不知名」期刊(如MDPI、Sensors)的论文,最有可能带着一股浓浓的AI写作腔。

计算生物学研究者最敢用AI,估计有20%的论文摘要经过AI处理,而传统临床领域不到5%。

非英语国家的论文中,AI使用率接近20%,英语国家只有5%左右。


最夸张的是发表在Sensors上的深度学习论文,AI使用率估计有41%。这可能和出版周期和审稿严格程度有关。

顶刊审稿严、周期长,AI痕迹有更多时间被修改掉,而快审期刊更有可能保留原始AI写作风格。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教授Subbarao Kambhampati表示,科学家知道AI偏好某些词语,尽管原因还不清楚。

他说,一些科学家故意避免使用像「深入探讨」(delve)这样的词,以免被怀疑用AI写作。


但也有些人压根不在乎被抓包。

Kambhampati举例,放射学期刊的病例报告里居然写着:「抱歉,我是AI模型,没法访问实时信息或患者数据。」

AI写的letter,该不该发?

Science最近询问了超过5000名研究人员,何时能接受用AI撰写论文,结果大家意见不一。

是撰写摘要、整篇论文,还是编辑、总结,对于不同的情况,大家看法也不同。

有人抱怨:「上周我让ChatGPT写综述,它居然编造了一个不存在的研究结论。」

这正是科学界最担心的问题。

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让AI总结某领域进展,它可能会把相似研究的结论嫁接过来,甚至虚构数据。

如果训练数据里某类研究占比高,AI会进一步强化这种偏见。

当大家都用AI写作,论文的语言风格会越来越像,甚至连讨论部分的逻辑框架都趋同,这会扼杀创新思维。

斯坦福AI医学教育主任Dr. Jonathan H. Chen表示:「现在一切都很模糊。我们处于灰色地带,像是西部荒野。」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要是投稿完全是AI写的,没有人类作者,期刊该不该直接拒搞?

斯坦福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教授Keith Humphreys表示,他曾被Addiction期刊的一封letter欺骗。


Letter中评论了一篇刚发的论文,写得挺有道理。按照惯例,他把letter转给了论文作者,让他们回复。

论文作者却说压根没听说过此人,并表示学术圈子不大,没人认识这号人。

他们搜索了letter作者的出版记录,发现了大量出版物,全是各种期刊的读者letter和comment,涵盖心脏病学、急诊、内分泌学、胃肠病学、肝病学、免疫学、重症监护、精神病学、外科和泌尿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全是在六个月内完成的,他精通每个领域。」Humphreys说。

这八成是把期刊文章丢给AI,让它生成给编辑的letter。他猜想,作者可能是学术岗位,工资跟发表量挂钩。

于是,他回复letter作者,如果使用了AI,必须声明。

作者没有回复。

Humphreys也没有发表这封letter。

但问题是,letter写得不错,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欺诈。

但同事认为,既然现在每个人都有聊天机器人,为什么要发表它们写的东西?任何想看此类分析的人都可以自己生成一个。


Humphreys认为,AI生成的社论可能还挺有洞见。

但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我关心一篇社论的原因是署名。顶尖学者敢冒职业风险,敢说刺耳或不受欢迎的话。」

Humphreys深以为然:「AI没有意义,也没有声誉,我对它没有信任,它不具备道德价值。」

当AI开始代笔,我们更需要思考:什么才是科研写作不可替代的核心?

或许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对科学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那份探索未知的真诚。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t3813

https://www.nytimes.com/2025/07/02/health/ai-chatgpt-research-papers.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463-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艺兴这回开演唱会,算是给所有中年男士提了个醒:

张艺兴这回开演唱会,算是给所有中年男士提了个醒:

小光侃娱乐
2025-09-12 17:00:10
欧美固态电池搞出来了,超越中国20年?宁德时代:2年后量产

欧美固态电池搞出来了,超越中国20年?宁德时代:2年后量产

果壳
2025-09-14 08:01:16
金与正:美日韩在朝鲜周边大秀肌肉选错了地方

金与正:美日韩在朝鲜周边大秀肌肉选错了地方

大象新闻
2025-09-14 06:55:21
大一男生感染艾滋后发声,就那一次没有防护,还以为是军训太累

大一男生感染艾滋后发声,就那一次没有防护,还以为是军训太累

观威海
2025-09-11 10:21:13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好声音没夺冠,果断嫁爱奇艺总裁,今官宣离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古木之草记
2025-09-13 16:07:14
这场预制菜大战失败方已经出现了,不是罗永浩,不是西贝

这场预制菜大战失败方已经出现了,不是罗永浩,不是西贝

流苏晚晴
2025-09-13 19:14:34
毛骨悚然!俩姐妹探灵北京地铁一号线未开启的最后两站,有些东西你不得不敬畏!

毛骨悚然!俩姐妹探灵北京地铁一号线未开启的最后两站,有些东西你不得不敬畏!

神奇故事
2025-09-13 19:14:55
一旦失业,你拿什么来养活自己?网友:啃老,啃老,还是啃老

一旦失业,你拿什么来养活自己?网友:啃老,啃老,还是啃老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3 00:15:07
笑不活!西贝麻六记都晒后厨了,预制菜咋还越辩越懵?

笑不活!西贝麻六记都晒后厨了,预制菜咋还越辩越懵?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09-13 16:35:04
聊新出的靴子!欧文:我能穿它打球!这很疯狂 但我总会挑战极限

聊新出的靴子!欧文:我能穿它打球!这很疯狂 但我总会挑战极限

直播吧
2025-09-13 14:37:05
100%缩瘤率! 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100%缩瘤率! 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18:05:12
独家|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独家|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5-09-13 11:12:24
全球约一半肝癌在中国,再次提醒:家里的5种食物,尽早撤下餐桌

全球约一半肝癌在中国,再次提醒:家里的5种食物,尽早撤下餐桌

DrX说
2025-09-11 14:41:43
莫言: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愤怒和难过

莫言: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愤怒和难过

清风拂心
2025-09-13 11:15:08
朝鲜导游含泪坦言:中国游客有钱,但请别用优越感刺伤我们的尊严!

朝鲜导游含泪坦言:中国游客有钱,但请别用优越感刺伤我们的尊严!

百姓识天下
2025-09-11 22:06:13
上海一男子8天2次醉驾,被查时狂扇自己耳光,目前已被刑拘

上海一男子8天2次醉驾,被查时狂扇自己耳光,目前已被刑拘

极目新闻
2025-09-14 08:17:36
原来她就是于朦胧妈妈,苦了一辈子白发送黑发人,吴京的话说对了

原来她就是于朦胧妈妈,苦了一辈子白发送黑发人,吴京的话说对了

白面书誏
2025-09-12 12:03:13
局势失控,泽连斯基四次提到中国,乌媒:从中国买的零件害惨乌军

局势失控,泽连斯基四次提到中国,乌媒:从中国买的零件害惨乌军

健身狂人
2025-09-14 06:32:45
炸锅!Office Depot拒印柯克追悼海报,员工当场被开除

炸锅!Office Depot拒印柯克追悼海报,员工当场被开除

华人生活网
2025-09-14 00:49:51
尽显高情商!4-0横扫朱雨玲,王曼昱赛后采访说出三句肺腑之言!

尽显高情商!4-0横扫朱雨玲,王曼昱赛后采访说出三句肺腑之言!

田先生篮球
2025-09-13 21:08:02
2025-09-14 09:24:49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440文章数 661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京东淘宝iPhone17基础版十分钟被抢空

头条要闻

西贝曾申请"速冻复热辣椒炒肉"专利被驳回 后续来了

头条要闻

西贝曾申请"速冻复热辣椒炒肉"专利被驳回 后续来了

体育要闻

27年的等待结束?挪威最快下个月进世界杯

娱乐要闻

杨幂回复祝福区别对待祝绪丹引热议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房产
艺术
军事航空

衣服“买精不买多”,日常准备这几款单品,简单舒适又大方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房产要闻

「世界冠军×人居升阶」白鹅潭CLD封面,实力馥见人生新高度!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支持"两国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