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2018年,郑州GDP超万亿元,十年来人口增长400多万,顺利跻身千万人口、万亿GDP的中国城市第一梯队,然后,就是令人尴尬的停滞。
GDP排名全国第16的郑州,一头撞上了发展的天花板。挤进GDP十强?郑州不敢想,但哪怕要升至全国第11名,那也得超过天津、宁波、无锡、青岛和长沙,尽管同为省会城市、差距也不大的对手只有长沙一个,但面对其他对手——一个直辖市、两个计划单列市、一个次强地级市,郑州很可能一个也赢不了。
郑州扛起引领河南发展的大旗了么?
在河南需要一座超级城市的时候,郑州似乎站了出来,却又似乎没立起来,郑州,并没有很好地扛起引领河南其他城市发展的大旗。
不少人把郑州的问题归结于经济首位度,一句话,“郑在吸”叫着顺口,然而不足25%的经济首位度却是名不副实。
“郑在吸”和“成惯吸”“吸得肥”“安幕西”“武着吸”等虹吸大市齐名,却在27个省会城市里,经济首位度排行仅位居第18,对全省的辐射力显然有限。
![]()
弱省份需要强省会,而强省份需要多中心,河南是排名靠前的产业大省,却尴尬的既没有强省会,也没有发展出多中心。
河南强则强矣,但发展形势却不怎么好,GDP去年被四川超越,以后可能被湖北超越,后面还有福建虎视眈眈,在这个强者恒强、存量资源全靠抢的时代,省份名次再滑落,河南的境遇只会更糟。
强省会还是多中心,对于河南而言并不难选,河南必须止住颓势,郑州必须继续快速发展,一“郑”独大不是河南的最终答案,但很可能是现阶段的正确答案。
只是,汇千万人之力,托举一座城,这样的模式很好,郑州却没能玩好。
和全川乃至整个西南“供养”成都,川人乃至西南F4还有大把的人甘愿为成都“辩经”不同,郑州虹吸全河南,郑州之外的河南老乡们可没什么好话,“馍就那么几个,凭啥都让郑州吃了,别人吃啥?”
在老乡们眼里,郑州已经收集了全省能搬的总部和大学,要不是景点搬不走,不少著名景点那也得是郑州的。
在汇集了全省各种优质资源,还有开封同城化的助力下,郑州仍未能带飞近亿人口的河南,各方最不愿看到的情形也出现了:郑州经济还算高速发展,其他地市和全省经济却在缓慢下滑。
当“虹吸力”成为竞争要素,郑州为何没玩好?
规模效应至今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不二法宝,有规模才能更快更高效的发展。
城市规模需要人口、最好是本区域的人口来支撑,当成都留住了四川人,西安留住了陕西人,武汉留住了湖北人,郑州能留住河南人么?
强大的虹吸力是超级城市的标配,重点不是吸不吸,而是吸了能不能产生1+1》2的效果,郑州则是典型的1+1《2,吸了一圈,自己经济不见起色,优势产业未见显形。相比之下,成都吸归吸,现在已经对成德眉资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以及绵阳等城市开始反哺,产业溢出效果明显,西安、武汉也在引领全省其他地市开花发展。
与其虹吸兄弟,不如向爹妈伸手,郑州或者说河南还是太过矜持,同样是精准位置、招揽人才、服务中西部,成都/四川、长沙/湖南等做得就比郑州/河南好,国家资源政策倾斜确实有限,不争不抢,馅饼不会从天而降。
河南曾经有过“18城市闹中原”的辉煌,但既然选择了提升省会郑州经济首位度的区域竞争之路,那不妨走得坚定一些。
![]()
![]()
![]()
堂堂产业大省,能代表省域出战的超级城市都没有,哪里来的底气要求企业、人才纷纷来投?
与其担心被扣上“一省一城”的帽子,不如先把自家的省会膨胀到应有的位置极限,以其存在感和竞争力的提升,提升全省的显示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大都市圈,培育多个副中心城市。
郑州的经济首位度提升,需要资金、资源、人才的集聚与赋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省内兄弟城市的蛋糕,那就把蛋糕做大了再分出去,这一点成都等城市已经完美打样。
补上教育资源和龙头企业缺失的短板,郑州刻不容缓
早在2000年的时候,时任河南省省长就指出提升郑州首位度的突破路径是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然而执行不彻底让郑州的变形记拧巴至今。比起成都代管简阳,西安拿下西咸新区、济南代管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的当仁不让与霸气威武,郑州小口吃下中牟、新郑、荥阳还是太过斯文。
教育资源是河南的痛点,也是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的症结之一。郑州的优势是传统制造业,劣势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偏低,人才供给不足正是主因。郑州已经近乎集齐了河南有名有姓的所有优质高校,是不折不扣的百万大学生之城,然而双一流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远低于同样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西安和成都,而且,最好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留郑比例常年不足40%。
![]()
郑州缺乏有行业话语权的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战新、未来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这决定了郑州乃至河南能否拥有足够的稳定就业机会和自我输血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引入富士康曾是河南、郑州的骄傲,但和内地并不是一条心的富士康已经事实上绑架了郑州和河南的产业发展,拖累了资源本就有限的郑州产业转型发展脚步。当郑州利用对周边开封、许昌、焦作等城市的人口虹吸,有了“低成本+高活力”的人才利器,却发现并没有能够完美发挥的产业空间。
![]()
当前,国家对郑州的定位或者说期望值不可谓不高: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郑州,压力在肩。
GDP20强城市竞速,郑州并不想输或退,但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城市能级的提升,比拼的是顶层设计的高位谋划,以及“人才+平台+场景”的产业生态完备程度,如若上述问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郑州的名义经济首位度再高也于事无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