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农民老张蹲在废弃的"未来庄园"门口,手里攥着发黄的入股凭证。
这片长满杂草的荒地,曾是号称"中原火龙果之乡"的示范基地。
2006年,当吴振海承诺每亩年收益30%时,老张把儿子结婚用的8万元全投了进去。
政府红头文件盖着鲜章,电视台天天播丰收画面。连市领导都站台的项目会是骗局?
老张至今记得,2008年7月那个暴雨天,警车封了公司大门,2.
2万人的发财梦碎了。从塑料大棚起家的吴振海,最懂怎么让农民掏钱。他给业务员定下规矩:专找乡镇储蓄所门口蹲守,盯着取养老金的老人下手。
"政治优势"四个字被印在每张宣传单上。市县领导视察的照片做成展板,在13个省的招商会上循环播放。有投资者回忆,连签约现场都安排在政府会议室。
那些年正是农业产业化热潮。
各地争相给"龙头企业"开绿灯,土地审批、税费减免一路畅通。吴振海案发后,人们才发现所谓6000亩基地,实际只有37亩试验田。
更荒诞的是火龙果产量。
公司账目显示年销2亿元,但商丘海关记录显示,全市那年水果出口总额才800万。钱到底去哪了?专案组查了三年没说明白。
现在经过那栋烂尾的"观光酒店",还能看见褪色的标语:"打造中原第一农业航母"。讽刺的是,这栋违章建筑比文物保护区限高高出12米,当年却能拿到规划许可。
17年过去,当年维权的老人走了三成。
法院去年公布的执行进展显示,追回资金不到总额15%,多数受害者只拿到几千块补偿。最近商丘中院又公布新一批非法集资案例,手法和吴振海如出一辙。还是熟悉的配方:政府背书、高额返利、伪造证书。
只不过火龙果换成了"智慧农业"。
农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本是常识。但总有人相信,盖几个大棚就能变出40%的年收益。
当年给吴振海颁奖的某部门,现在正主推"乡村振兴示范点"评选。老张的凭证编号是02247。
他总念叨:"要是当初多问句火龙果怕不怕霜冻.
.."但话说回来,当市长都亲自剪彩时,普通农民哪敢质疑?
现在路过乡镇广场,还能听见喇叭里"高收益农业项目"的广告。
不同的是,这次包装更精致了——区块链溯源、院士工作站、数字农业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