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277字
阅读预计13分钟
作者|姚晓
编辑| 朱依林
审核|单敏敏
洪德(Hund)博物馆门口的柯林斯柱。图 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站在印度河畔,眼前一根希腊风的柯林斯柱突兀耸立。
如今,洪德只是巴基斯坦一个籍籍无名的村庄,但柱子却在宣告这里曾经的辉煌——这里是亚历山大渡过印度河的地方。
对中国人来说,另一个从这里渡河去印度的人更有名,那就是——玄奘。
千百年来,洪德一直都是印度河上的古老渡口。直到阿克巴大帝在它的下游建立了新的渡口阿托克,洪德的重要性才被取代。
一、印度河畔的古渡口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印度河的时候,还是有点失望的。
穿过灰扑扑的低矮村庄来到河边,河面还算宽阔,但大部分河床都裸露着,石子散落在河床两岸,只有中间一点水流,看上去并不雄伟壮阔。对岸也只有一些树和荒地,没有建筑。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水流宽阔而汹涌,它也没法成为一个常用的渡口了是吧?
不过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可不是这么说的,他写道:
河广三四里,西南流,澄清皎镜,汩淴漂流。毒龙、恶兽窟穴其中,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船多飘没。
可见这个渡口当年并没有这么风平浪静。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玄奘往返印度,都是从这里渡过印度河的。甚至在返程时,还在这里发生了翻船事故,失落了大批经书珍宝:
又西北行三日至信度大河。河广五六里。经像及同侣人并坐船而进。法师乘象涉渡。时遣一人在船看守经及印度诸异花种。将至中流忽然风波乱起。摇动船舫数将覆没。守经者惶惧堕水。众人共救得出。遂失五十夹经本及花果种等。自余仅得保全。
玄奘的这段经历启发了《西游记》中唐僧在“通天河”落水失经的故事。
我看到的印度河如此平静,可能因为初冬季节是枯水期,也可能因为上游建了塔贝拉大坝,导致下游的水变少了。
二、玄奘为什么从这里渡河?
在《大唐西域记》里,玄奘将这里称作:乌铎迦汉荼城。这个翻译与考古发现的10世纪石板能够相互印证。
考古学家认为“乌铎”的发音对应梵文Udak,意思是“水”。Hund这个名字则是英国殖民者根据梵文Udak音译而来。
玄奘为什么会从这里渡河呢?
因为玄奘出发的时候,出于安全和信仰的双重考虑(当时西藏的吐蕃与大唐处于敌对状态;佛教由西域而来,他也由西域回溯佛教),选择了更绕路的走法:向西北穿过西域,再向东南进入印度。
玄奘西行地图。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他从中亚经阿富汗,兜了个大圈子,才从开伯尔山口进入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
玄奘在巴基斯坦境内的第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健驮逻国,当时其首都在今天的白沙瓦。随后他向东抵达乌铎迦汉荼城(今洪德),就是上图中那个小“△”右下角所指的区域。
在洪德短暂休整后,他北上前往乌仗那国(今斯瓦特),随后返回洪德,从洪德渡过印度河,到了呾叉始罗国(今塔克西拉)。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这三个国家都属于古老的犍陀罗文明。
犍陀罗文明,以白沙瓦和斯瓦特河谷为中心,向东延伸到塔克西拉,在贵霜帝国时期,借由佛教发展到巅峰。这里既是南亚次大陆的门户,也是佛教向中亚和东亚传播的重要枢纽。
而连接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就是位于印度河畔的古渡洪德。
用洪德博物馆里的地图又做了一个版本,这个地图有地形,更形象。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由于河对岸看上去什么都没有,我一开始并没有想渡河。直到我不经意间瞥见一辆吉普在渡河……这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渡过印度河,算不算重走了一点点取经路?
三、重走玄奘取经路:怎么渡河?
我们一行人下到岸边,开始想办法过河。
我们也有一辆越野车,可以效仿那辆吉普,直接开过去。
然而实际情况与预想的相差甚远,由于从河岸边到河水里,还有很长一段路,路上全是石头,这些石头被印度河水打磨了成千上万年,早已圆润光滑,越野车一开上去就开始打滑,轮胎空转,一步都走不动……
看这滚圆的石头。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开越野车过这种地方的时候,轮胎的气不能太足,太足了没有抓地力,就会一直空转。好吧,经验不足。
我们尝试开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在渡河。他们有人开着巨大轮毂的拖拉机,有人趴在筏子上……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留下我们一群外地人面面相觑。
博物馆内的羊皮筏子渡河资料图。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就在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热心的本地人告诉我们,河上有船,我们可以坐船去对岸。
没过多久,果然有一艘花里胡哨、尖头翘嘴的小木船摇摇摆摆地来了。
小木船美则美矣,但总觉得会吱吱呀呀响。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船身上涂着明亮的黄色作为底色,上面画着鲜艳的孔雀等动物,船头还画有一只眼睛,大概是辟邪祈福用的。船上搭着木架子,架子上像花卡车一样挂满了流苏和铃铛装饰,浮夸地像是儿童剧舞台上的道具。
小船看上去相当原始,但实际上有一个小发动机作为动力。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船开到河中央我才发现,船底在不停地渗水!!
这可把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吓得不轻。虽然知道河水并不深,但毕竟船上坐了将近十个人。船家倒是很淡定,还在不停地用舀子往外舀水……
看上去岁月静好,实际上天塌了。图 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唐僧坐的“无底船”,我一直以为“无底船”只是文学创作,谁能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也坐上了“漏底船”……
所以说,古往今来,这种看上去“不靠谱”,但最终好像也没事的事儿,在巴基斯坦很常见。
好在河面并不宽阔,我们这趟往返印度河有惊无险。
吉普车直接开车过河,可见河水确实不深,不过要熟悉河底状况,非本地人不要轻易尝试。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夏天的时候,河面明显要宽阔很多,毕竟是雨季。而且水流颇急,看上去有点危险。岸边游人如织,有很多男生下水游泳。
那艘冬天坐过的漏水船还停在对岸。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需要注意的是,渡口旁的洪德博物馆由于修缮已经关闭多时,如果去玩的话可能会扑空。
如果是纯逛印度河的话,需要一点情怀,否则可能会觉得不值当,毕竟这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四、玄奘见到的犍陀罗:断壁残垣
玄奘抵达洪德的时候,是公元631年。
此时他离开长安已经两年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佛教的发源地,但眼前的景象让他失望。
公元400年,东晋僧人法显来到这里时,犍陀罗还是千里佛国,诸多佛塔“金银校饰”,“散华然灯,相继不绝”。然而,玄奘对这里的记载却是:寺庙“摧残荒废、芜漫萧条”,佛塔“颇多颓圮”。
两百年间,犍陀罗经历了什么?
据考证,图中的佛塔可能就是玄奘和法显记载中,为纪念犍陀罗地区佛本生故事“舍身饲虎”而修建的大型佛塔。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公元4世纪,五胡乱华,紧随其后的5世纪,“上帝之鞭”阿提拉横扫欧洲,而印度次大陆也发生了类似的、持续一个世纪的“蛮族入侵”。
跟亚历山大和玄奘一样,他们进入印度次大陆,首先来到的就是犍陀罗。他们摧毁佛教建筑,以犍陀罗为基地一路攻入印度,动摇了笈多王朝的统治,终结了印度的“古典黄金时代”,留下了一盘散沙的诸多小型城邦国家。
这群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究竟是什么族源,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印度人将他们笼统地称为Huna,一个类似夷、狄的说法。
Huna可能先后包含好几个游牧民族,其中与古代中国互动较多的是嚈哒人,中国史书里把他们称作“滑国”,曾附属于柔然,是大月氏人或高车人的后裔,逐步壮大后占据了中亚和南亚的多个地区。
新疆克孜尔石窟中的武士像,其翻领长袍受嚈哒的影响。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而欧洲的历史学家最早把嚈哒叫做“白匈奴”。阿提拉之后,欧洲人对匈奴人“闻风丧胆”,而嚈哒习俗与匈奴相近,肤色更白,因此被称作“白匈奴”。
五、玄奘走后,洪德渡口的衰败
7世纪,Huna被萨珊波斯和新崛起的突厥左右夹击、联手击溃。
有学者认为,在Huna衰落后,印度次大陆上出现的新民族普什图人以及拉杰普特人,都来源于归化后的Huna。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和南亚地区其他民族格格不入,而且一直以超群的武力值闻名。
玄奘到来前后,突厥人在犍陀罗地区建立了突厥沙希,附属于西突厥治下的吐火罗叶护。洪德因其交通枢纽地位,一直是犍陀罗的中心城市,甚至一度成为首都。
不过,随着人们渡河技术的提升,洪德作为一条绕远的路线,重要性逐步下降。
16世纪,莫卧儿人来到印度,阿克巴大帝曾在洪德修建砖石堡垒,不过他显然更加重视位于洪德下游的阿托克渡口,甚至在渡口修建了一座城堡。
因为阿托克是印度河与喀布尔河的交汇口,从这里渡河后,无需再次渡河就能抵达白沙瓦,路程更短。不过阿托克的问题是,河面更窄、水流更急更深,但莫卧儿人显然对此并不担忧。
到19世纪英国殖民时代,阿托克渡口已经建立起一座半永久的浮桥,成为印度河上最关键的渡口。
一张拍摄于1863年的照片,显示了跨过印度河的阿托克浮桥,以及浮桥背后的阿托克堡。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1878年,第二次英阿战争爆发,为了方便运送兵力和物资,英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修建一条通往白沙瓦的铁路。1883年,首座跨越印度河的铁路桥在阿托克落成。至此,洪德作为渡口的价值完全被阿托克取代。
如今,洪德就是一座印度河畔的宁静小镇。小镇看上去经济条件不错,田间种植了大量烟草作物。
六、饭店包间,竟是现代版商队旅馆?
结束探访后,我们找了一家店吃饭。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我们正坐在查帕伊上等饭,忽然听到门口的街道上呼喊声不断,只见一辆辆小汽车、摩托车甚至大卡车呼啸而过,起码有上百辆,呼啦啦一大片队伍,穿城而过。
这些车上满是兴奋的男人,尤其是大卡车的车厢里,人头攒动。甚至有一辆大卡车,直接停在饭店门口,车上的男人呼朋引伴,拉中途加入的兄弟们上车。他们手上举着、车上插着红绿色的正义运动党党旗,在风中猎猎飘扬。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他们全都是前板球队长、前总理伊姆兰·汗的支持者。伊姆兰·汗是普什图人,洪德所在的开普省,其主体民族就是普什图人,伊姆兰·汗在该省的支持率非常高。
这大概是当年Huna南下的一点回响。
我们点的是羊肉Karahi,新鲜的羊肉,只加盐和辣椒作调料,做出来鲜嫩多汁、肥而不腻,一点都不膻。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除此之外,由于就在印度河畔,我们少见地敢于点鱼吃。
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冬天食客们坐在店门口的查帕伊上,晒着太阳吃饭,不过到了炎热的夏天,食客们就转入凉爽的地下了。
说是地下,其实是店门右侧一片狭长的、伸入地下的空地。我们驾车驶入,停在这片长方形空地上。
可以看到这片空地左右各有一排小房间作为包间,两侧还各有一个洗手池,有男人站在镜子前整理鬓发。
左侧为中间的停车场,右侧为较小的包间,只有门洞没有门帘。图 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走近可以看到,一侧的包间较小,大概四五个平方,房间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没有任何家具,绿色的假草坪铺满地面,地上只有一条长桌布,上面摆放着托盘和杯子,有两三个 长圆柱形的印度式靠枕。
小包间内景,没有窗户,人需要脱鞋进入,坐在地上休息和吃饭。图 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另一侧的包间明显更大,大概有六七个平方,是家庭间,也没有门,但有门帘(可能因为家庭间会有女性的缘故,需要隐私),地上的摆设相同。
另一侧的家庭间,有门帘。图 源: “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这布置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古代商队旅馆那一排排小房间的使用方法!
以前我一直疑惑,商队旅馆四周的一排小屋都怎么用?那么小的地方能干啥?还没有窗户……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法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尤其是中间这一片空地长廊,不就是商队旅馆中间停放骆驼和货物的地方吗?只不过现代人停的不是骆驼是车罢了。
之前写过很多次各种古代的商队旅馆,都是这种造型。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服务员小哥将我们引到长廊尽头的一扇铁门处,正在我疑惑的时候,他打开铁门,一个更大的、有空调的包间出现在眼前!
原来长廊的尽头是贵宾厅!这个包间足足有十来个平方,同样没有任何窗户,只有一扇排风扇。同时因为多了一扇门,所以进门后大概有一个平方的地方没有铺上假草坪,是水泥地,作为脱鞋的“落尘区”。屋里的布置与别的包间相同,只是多了几个靠枕。
最后,我们的归途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走在高速上,我突然发现高速中间的绿化带被清除,路面被整修平整,但是用栏杆拦着。
小陈一开始以为这是准备拓宽高速公路,但朋友却说,那是为了战时作为临时跑道使用的。我们对他的说法将信将疑。
没过多久,栏杆消失了,高速公路中间又回到了正常的绿化带。朋友说:“看到了吗?从这里开始,路变弯了,没法作为跑道了,所以又是绿化带了。”
我定睛一看,果然,此刻的路是弯道,而刚刚的路是笔直的。这下我们终于相信了朋友的说法,心下凛然,果然战备状态就是不一样啊。
本文转载自“春野渡”微信公众号2025年7月1日文章,原标题为《我在玄奘渡河的渡口,坐上漏水的船…》
本期编辑:朱依林
本期审核:单敏敏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军报·34期 |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