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停播,倒很像行为艺术,深刻展现了《长安的荔枝》的主题思想。
这个标题有点绕,但很好玩,看完就知道了。
![]()
首先,《长安的荔枝》小说非常好玩。通过运荔枝的任务,不仅展现了唐朝人的生活细节,更重要是在长安繁华背后的官场现形记。
男主角李善德,九品芝麻官,突然被一顶乌纱帽砸中,荔枝使,负责运荔枝的。众人羡慕的美差。
之前给李善德看的是运“荔枝煎”,一种荔枝做的果脯,运送很容易,回扣还多。但一阵障眼法,实情是让李善德运“荔枝鲜”。就是运新鲜荔枝,从广东岭南运到长安,通常要1个月,而荔枝一旦离开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这个名字就是得自离枝后尽快吃之意。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恍然大悟,还奇怪这个肥差怎么会落到自己这个小官吏头上,原来是各部门互相推诿,都不想接才硬塞给自己的。
成了替罪羊,李善德后悔已经晚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
他亲自去岭南荔枝产地调研,通过一次次实验,精确计算所需的人力、物力、马匹、冰块、驿站接力次数、极限时间等。最终推演出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案,但代价极其高昂。
于是,他找到胡商苏谅,对方感觉李善德不像一般当官的,他还没被污染,于是答应帮助李善德,提供运送荔枝的人力、物力、马匹。并且提供了一种胡商才有的双层瓮,有助于隔热,延缓荔枝变质的时间。作为交换,苏谅提出以后每年的荔枝运输由他来负责,转这笔朝廷拨下来的钱。这是公平的交易,李善德爽快的答应了。
李善德又找到荔枝田的阿瞳姑娘,阿瞳不仅提供荔枝,还教会李善德荔枝不离枝直接储存可以延缓变质时间。
然后,李善德不断优化路线,马儿不断跑,驿站换马不停歇,最快最快,11天到长安,这已经是古代的极限,800里快递,很可能会跑死不少马匹。但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
一切安排妥当,李善德需要资源支撑,比如沿途驿站、冰窖等都需要官方各部门合作。
但此时,各部门就像之前对运荔枝鲜避之唯恐不及一样,踢皮球,不愿意配合李善德。按理说,李善德当了其他部门的替罪羊,接了这烫手的山芋,各部门应该尽职配合才对。
而好友杜甫把这一切的原委说出:如果各部门都无法完成的运荔枝,被你这个九品小吏搞定了,那其他部门岂不是在渎职?你要学会雨露均沾,把功劳均分,这是规矩。背黑锅我来,功劳大家有。
时间不等人,眼看最后期限快到了,太监总管鱼朝恩出现了,李善德盼着这个权倾朝野的太监能帮自己。当他把计划说给鱼朝恩时,这个太监总管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准备把运荔枝功劳揽在自己名下。而此时,鱼朝恩的政敌,丞相杨国忠也出现,准备支持李善德,以免让鱼朝恩抢功。他给了李善德银牌,这样驿站等节点的配合就解决了。李善德借此告诉杨国忠,以后运荔枝的事都给胡商苏谅。这对朝廷解决了大麻烦,苏谅也有利润,两全其美。没想到,杨国忠根本不考虑此事。
苏谅得知后,以为李善德背叛了自己。其实,李善德和苏谅都太嫩,不懂官僚的运作,朝廷拨下来的运荔枝费用,哪里轮得到你们。杨国忠早就把今后的运荔枝钱计入自己名下,那运输成本怎么办呢?好办!增加沿线民众的徭役,只要把李善德这套方法摸熟,分派,让沿线自己解决成本就行。
苏谅还蒙在鼓里,认为自己所托非人。一气之下,带走了双层瓮。李善德只有再想办法,幸好他知道了隔热原理,用牛的胃替代双层瓮来装荔枝。
![]()
而此时,阿瞳的荔枝田又出变故,田被官差砍了一半。运送那么一点荔枝那用得了这么多荔枝?
原来,朝廷把荔枝的采购量增加了三倍。不仅杨贵妃要吃,贵妃的姐妹亲戚也要。但就算三倍也不用砍那么多呀。这里面又是一个官场逻辑,上峰要1斤,下面就要准备3斤,再下级准备9斤,层层累加。没人关心阿瞳被砍的荔枝田需要多少成本,一切损失由最弱势者承担。
李善德带着愧疚上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把荔枝运到长安,大部分都变质,真正能给贵妇们吃的,只有其中几袋。沿途看到很多驿站荒废,逃徭役者不计其数。而李善德因为揭开了官场潜规则,被贬到岭南,天天吃荔枝。
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仿佛是一个隐喻。盛唐之下,权力的触角如同蚂蟥一样扎在帝国的肌体里,慢慢吸尽光荣和梦想。长安的繁华、妃子的媚笑如昨夜的梦,和那些歌颂繁华的诗歌一起被焚毁,只留下一骑红尘。杜甫诗歌里的眼泪、哀鸣和警示却流传千古。
![]()
前段时间,《长安的荔枝》因为剧里的演员那尔那茜学术造假被停播。
一纸命令让剧组无数人心血和无数投资付之东流。
那尔那茜犯了事,你依法依规处分她啊。剧组不是公检法,不可能去审查每个演员的过往。但这部剧依然像阿瞳的荔枝田一样被砍。据说那尔那茜以前演的剧同样会被砍,有些剧是在她学术造假之前演的,那些剧没能预测到未来的她学术造假,也是一种罪。主权者的意志不容质疑。在其他领域,还有多少被砍的荔枝田。做过gov和国企项目的同行,定是心有灵犀,五味杂陈。
这次停播,倒很像行为艺术,深刻展现了《长安的荔枝》的主题思想。
![]()
霍布斯《利维坦》里说的主权者,在《长安的荔枝》里,时隐时现,却棱角分明。
首先,霍布斯说主权者的意志是绝对的。哪怕只是爱姬想要的一口荔枝,也是下面的人誓死要履行的旨意。主权者不和其他人立约,他的话是圣旨。小说里把皇上叫圣人,圣人就是绝对正确。这就是汉娜阿伦特说的,集权社会里,人们不会思考的原因。圣人的旨意,不管多荒谬都绝对正确,不容辩驳。
第二,主权者初步延伸,就像八角章鱼一样。杨国忠、鱼朝恩,各部门都是主权者的触角延伸。他们是主权者,或者说圣人,在各级里的代言和替身。在主权者触角面前,其他人的利益,比如阿瞳的荔枝田,都是不值一提的代价。他们会把主权者的意志,叠加自己利益,放大来呈现。主权者要1元,放大到下面就是10元,或更多。
第三,主权者的收缩大法。这样的压榨,社会承受代价,李善德看到各地驿站纷纷荒废,逃徭役者不计其数。盛世之下,民力干涸。主权者当然明白这样下去不行,不能让下面的官僚蛀虫损坏自己的绝对权威。主权者行驶意志时,把触角伸出去,到处都是它的身影。遇到社会反弹就缩回来,把就那些爪牙、触角当替罪羊切掉,主权者变成圣人,皇上一个人。八角章鱼,伸缩自如。因此,历朝历代反腐都没有根本改变,连朱元璋那么严厉的刑法都没质变。因为那些腐败,只是主权者的触角。你一旦要实现自己的意志,那就还需要触角。当然这是万恶的旧社会,伟大的新时代一定药到病除。
第四,主权者的争夺。伸缩大法暂时维护了自己的权威,但日积月累的矛盾还是积累起推翻主权者的绝大能量。安史之乱和后来的揭竿而起只是这股能量的火山岩浆崩发时。而且,中国的起义,从来不是要建立一个约束主权者意志的社会,而是自己去做那个主权者。这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权力逻辑的必然。也是治乱循环的根源。
![]()
一方面,必须要有主权者,不然就会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另一方面,主权者的意志,又会毁坏社会自发的秩序、契约。像蚂蟥一样吸干社会自己的创造力。让其围绕着主权者的意志进行,这样,权力,而不是创造,成为稀缺资源。民间的活力不是创造财富,活出真我,释放天赋,而是专研怎样依附权力,争当主权者触角,继续去吸食其他个体。久而久之就民间的创造能量就转变成不满的怒火。
这才是历朝历代科考、考公、考编高温不退的原因。
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所有的大帝国都经历过。古埃及、古波斯、古罗马、奥斯曼······
答案在缝隙里生长出来。在欧洲列国林立中,在教权和王权对立中,社会自发的萌芽,自由的因子,微弱生长。它们需要一位新的主权者。
祂不在,又无处不在,虚君。但国家,政府有绝对权威。按霍布斯所说,主权者必须绝对权威。很多失败国家,像墨西哥这样的,政府连本国毒枭都打不过,威严扫地。
但另一方面,祂又让社会自发的契约,代代传承的习惯、秩序成为要遵循的意志。在祂之下,自由生长。也只有在祂之下,才会自由生长。如此,我们的创造力,才会成为财富,而不是积攒成愤怒。
不过,人心里想主宰别人的权力欲望,不会时过境迁。成为主权者,圣人的冲动根植于DNA里。
治乱循环的魔咒,只是化了妆,依然在列国万邦的前方潜伏。
![]()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