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首次大授衔、授勋仪式隆重举行,所有的解放军将士都获得了相应的军衔,开国将帅由此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所有的开国将帅中,只有元帅和大将内部有着严谨的排名顺序,十大将中,有一位在红军时期的军职要高过其他大将,他就是王树声。
王树声担任过兵多将广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徐向前的副手,红方面军军事副统帅,在十大将中排名第九位,那么,他的排名是否相对靠后了?
王树声在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5年),军中地位仅次于总指挥徐向前,是鄂豫皖、川陕苏区的核心军事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等重大胜利,为红四方面军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但未直接指挥大型野战兵团作战。
1955年授衔排名并非仅按战功资历排序,而是综合很多因素而来,如红军时期的代表性(山头平衡)、抗战时期的贡献、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军队建设与后勤或其他方面的特殊贡献以及军队级别(1952年评定)。
排在前八位的大将:
粟裕解放战争战功赫赫,实际指挥华东野战军。
徐海东是红十五军团创始人,陕北会师关键人物,毛泽东称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
黄克诚代表新四军、东北野战军,战略眼光突出,主持总后勤部。
陈赓红四方面军主力师长、参谋长、中央干部团团长、八路军386旅旅长、解放战争陈谢兵团指挥,兼具资历与战功。
谭政是政治工作代表,四野政治部主任。
萧劲光党内资历深,又是解放军首任海军司令,特殊军种贡献。
张云逸领导过百色起义,创建过红七军、新四军副军长,资历深厚(堪比元帅级别)。
罗瑞卿是解放军首任公安部长,长期负责中央安全。
这八位,除了他们各自显著的代表性和贡献外,他们在1952年军队评级的时候都是军委委员级或等同于军委委员级,高于王树声和许光达(正兵团级)。
王树声在解放战争中未指挥主力野战兵团,缺乏类似粟裕(华东)、陈赓(中原)的战役级战功,1952年军队评级时又低于前八位大将,再结合上述因素,相较于许光达,资历更深,代表性更显著的王树声排在第九位是比较客观、合理的排名顺序。
其早期(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职务突出,解放战争中处于非一线指挥职务,所以1952年评级为正兵团级,授衔既肯定了他作为鄂豫皖苏区重要军事领导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客观结合了几大硬性标准,因此,王树声大将位列第九并非“靠后”,而是在平衡资历、战功、山头代表性、军队级别后的合理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