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180师在1951年年中,第五次战役中的表现和损失,在战后引起一片哗然。不仅志愿军总部密切关注,就连国内的中央也过问了。这事该由谁负主要责任?有人说王近山,有人说不是。
![]()
倾向于兵团指挥官王近山的,往往会拿出其在55年,仅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事举例佐证。倾向于不是王近山的,则说王近山一辈子敢做敢当,就从来没有假过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家里的孩子们也拐着弯问过父亲王近山:“你一生中有没有打过败仗啊?”王近山仔细思索了一番,给出“没有”的答案。
王近山是1951年到的朝鲜战场,担任3兵团代司令,指挥5个军进行第五次战役。180师隶属于3兵团60军。要论王近山最熟悉、指挥得最得心应手的部队,就是12军了,因为12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该部队刚整编完他就任军长兼政委。
王近山之女在写给父亲王近山的书中,特地写到180师失利一事。她说自己通过向许多当事人,了解当年的战争情况,总结出两个最主要的两个失利原因:一是从志愿军总部,到兵团和军的各级领导,对敌估计不足,存在盲目乐观;二是通讯条件太差,打着打着就失去了联络,无法再指挥控制部队。
![]()
说到通讯条件太差的问题,王近山之女特别点出180师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未经请示就过早毁掉电台,并错误地选择分散式突围。这个分散式突围“分得太散”,完全没有章法可言,就是一股脑拼了命地往西北鹰峰方向去:友军两个师正向鹰峰方向攻击前进。
突围前,180师已经出现断粮的问题,再加上没有侦察道路、明确任务、政治动员得也不够,就一窝蜂地冲。各自为战、没有掩护地突围,面对完成包围之势的敌军,结果可想而知。
王近山之女拿出同样处境、同样突围的31师(隶属于12军,抗美援朝时调到12军的)比较:31师比180师更深入,处境也比180师更糟糕,却是成功从敌人包围圈中突围,没什么伤亡。战后总结会,王近山当众拍桌子,说这样的打法有问题,“是打烂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送死”。
180师的惨重伤亡,惹得毛主席都亲自过问,接连找人谈话,询问为什么打成这样,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当时有人站出来写信举报王近山,指他右倾——即认识落于实际,没有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说是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的思想。
![]()
毛主席是了解王近山的,但事关重大,不能仅凭过往印象来作结论,需要切实可靠的证据。王近山返京向毛主席汇报180师情况的过程中,王的秘书武英陪在一旁。现场气氛陷入尴尬的沉寂中时,武英大胆插话,表示自己写有《阵中日记》,可以证明王司令的情况。
毛主席让武英返朝拿来给自己看。在此期间,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等3位元帅,向毛主席为王近山没有右倾打保票。武英送来《阵中日记》时,还被毛主席特意留下,问:“你老实跟我说,你们王司令员有没有右倾情绪?”武英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没有”,并详细介绍起自己眼中的王近山。
![]()
经过亲自调查研究、召见多人谈话后,毛主席为王近山作出“180师的损失,责任不在他”的结论。不过尽管有毛主席的亲自结论,非议还是免不了的,直到今天仍有不同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