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合成气作为众多关键化学品的原料,在工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传统合成气的生产方式不仅高能耗,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与此同时,废弃塑料的处理问题日益严峻。如今,科研团队们成功设计了一种创新的焦耳加热驱动湿法重整系统,有望将废弃塑料和水转化为合成气,为解决塑料污染和能源危机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亮点
- 河北大学高勇军、上海交通大学王天富、北京大学马丁等人设计的焦耳加热驱动湿法重整系统,可直接利用废塑料(包括含污染物样本)与水生产合成气,具有显著的环境和能源优势。
- 该系统通过通电 FeCrAl 加热丝实现瞬时高温(800°C),同步完成塑料气化与水蒸气重整反应,避免多余 CO₂生成,且无需贵金属催化剂。
- 规模化实验表明,单个反应器可连续运行 10 批次,25 分钟内处理 0.25 克聚乙烯与 0.55 克水,累计转化 2.5 克废塑料和 5.5 克水,产生 229 mmol H₂与 95 mmol CO。
- 结合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实现了 125.1% 的能源回收效率,为塑料污染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图文解析
焦耳加热反应器设计
本研究开发的 T 型石英 / 不锈钢反应器,通过集成双电极与进料阀门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两段式反应炉的热传导损失与间歇操作瓶颈。FeCrAl 加热丝作为核心组件,在通电后 30 秒内实现 800°C 高温,其内部加热机制避免反应热散失,使能量利用率提升至传统工艺的 2 倍以上,为后续高效重整奠定工程基础。
重整性能与普适性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在 30 μL H₂O 添加量下 PE 重整的 H₂/CO 产率达 174%/99%,碳平衡近 100%。技术对 PP、PS、PET 及含食物残渣的实际废塑料均适用,其中 PS 因 C/H = 1:1 使 H₂产率高达 287%。规模化验证通过十批次连续运行转化 2.5 g 废 pe 与 5.5 g 水产 229 mmol H₂,但后期积碳导致 CH₄上升需增加水投料量缓解。
PE 反应动力学与机理
PE 湿法重整符合一级动力学,表观活化能显著低于热解,证实水分子参与降低能垒。同位素实验表明,重整初期 D₂O 优先解离生成 D₂,后期 PE 裂解气态烃与表面羟基通过质子跃迁生成 HD。原位 FTIR 显示水存在时烃类信号强度提升 3 倍,揭示水分子促进塑料解聚。
PS/PET 差异化路径
PS 重整初期即生成 19% 稠环化合物,其快速脱氢特性使 H₂产率 3 分钟达理论值。PET 因分子内氧原子存在,1 分钟时直接解离产生 13% CO,但后期积碳难以消除。湿重整速率常数均高于热解,但苯环结构加速焦炭形成,需针对性优化反应路径。
质子跃迁机制验证
D₂O 实验检测到 m/z = 3(HD) 信号,证明 PE 衍生物与表面 D*自由基结合。TPD-MS 在 247℃出现 D₂脱附峰,证实 FeCrAl 表面形成稳定氢吸附位点。通电时甲烷重整持续生成 CO,未通电体系仅检测到 H₂且信号快速衰减,阐明电场维持催化循环的关键作用。
能源与环境效益
光伏驱动系统使能量回收率达 125.1%,较传统工艺提升 30 倍。生命周期评估显示每公斤合成气碳排放仅 349.36 kg CO₂-eq,较世界平均电网供电降低 94.5%。初级化石能源消耗集中于光伏板制造环节,未来可通过绿色材料进一步优化。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焦耳加热驱动的湿法重整技术,成功实现含杂质废塑料直接转化为合成气,采用商用 FeCrAl 加热丝兼具热源与催化双功能,结合 T 型不锈钢反应器设计实现连续生产。相较于传统工艺,该系统在能效、反应速率和成本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同位素标记质谱首次揭示质子跃迁机制,为非贵金属催化设计提供指导。光伏驱动下系统能效和碳排放表现优异,为塑料污染治理与太阳能化学存储提供闭环解决方案。未来研究需聚焦积碳抑制机制、表面活性位点长效稳定性以及二氧化碳 - 水共进料体系的协同增效,推动 “废塑料精炼厂” 向更多工业场景落地。
深圳中科精研的焦耳加热设备,凭借其高精度温度控制和快速升温降温特性,在材料合成与改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提供的稳定热源和均匀热场,适用于多种需要精确热处理的实验与工业生产过程,是科研与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