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一辆汽车匆匆来到了中南海门前。
车门打开,走下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而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然亲自到门口迎接。
![]()
到了菊香书屋后,两人闭门谈了4个多小时。
这之后,毛主席又亲自将老者送了出来,并且还用手扶着汽车的门上沿,防止老者磕碰到头部。
![]()
这在毛主席28年的执政生涯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个老人究竟是谁,能得到毛主席的如此礼遇?
这就要从元世祖忽必烈说起了。
![]()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
今天的越南的一部分,也在元朝的版图之内。只不过,当时的那里被称作安南。
![]()
安南气候湿热,不利于作战,所以征讨这里时,忽必烈派出了自己寄予厚望的一个儿子。
只可惜,这个儿子最终未能完全完成任务,而且还损失了几员大将。
![]()
忽必烈一怒,命其在鄂州、扬州一带驻守,终身不得入朝。
他的这个倒霉的儿子,就是第九子: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
![]()
孛儿只斤·脱欢
脱欢虽然受到了父亲的冷遇,但是也得以在南方开枝散叶。
他的一部分后裔,在江苏如皋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了冒氏一族。
他们这个族群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人,就是明末才子冒辟疆。
![]()
此人先后与“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和陈圆圆,有过一段感情。
虽然他是蒙古后裔,但是在后来却一直坚持传承中原文化。
冒氏一族也因为有了他,逐渐发展成为了如皋大族。
![]()
到了清朝末年,冒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才子,这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冒广生。
他从17岁开始参加考试,结果在省一级的科考中连中三元,一时间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然而,在考进士的时候,冒广生却榜上无名。
![]()
这并不是说他才学不够,而是赶上了守旧的大臣。冒广生考试时,阅卷之人是清末名臣张之洞。
张之洞曾经主导过洋务运动,比一般的清朝大臣要明事理得多。
对于冒广生的试卷,他本来也是十分赞赏的。
![]()
张之洞
但是,冒广生为了说明问题,引用了一些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观点。
张之洞虽较为开放,但却对考生引用外国人的观点感到厌恶。就这样,冒广生名落孙山。
虽然冒广生落榜,但是我们却能看出来,他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文人。
![]()
他博览群书,对外国人的著作也有涉猎,而且还懂得博采众长。
他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应该是个人才。
但是,在清朝的那种“模棱两可”“不为人先”的迂腐环境里,他这样的人反而吃不开。
![]()
考试失利后,冒广生不得不考虑其他出路。凭着之前积累的功名,他进入了清朝刑部任职。
也可能是命运使然,冒广生很快就因为参与著名的赛金花案而名声大噪。
赛金花是当时风月场上的著名人物,曾经随丈夫洪钧一起出访过欧洲四国。
![]()
也曾经在义和团起义时,从德国人手中保护过一些百姓,有过自己的历史功绩。
1903年,她的一个女仆诡异死亡,外界都说是赛金花虐待所致。于是,赛金花被关进了刑部大牢。
冒广生听说过赛金花的名字,也知道她曾经为国家做过贡献,所以想要从轻发落。
![]()
他按照当时的律法,判处赛金花向南“流放”一千里。而距京城一千里之地,正好是繁华的苏州。
于是,赛金花在冒广生的安排下,去了苏州暂住,也算是逃过了人生的一场劫数。
![]()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带领一群士子,发起公车上书,敦促国家改革。
冒广生当时,也是签字的士子之一。而且,他与维新派的关系匪浅,尤其是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更是莫逆之交。
![]()
林旭被捕前夜,已经听到风声的冒广生不顾危险地前去陪伴。由此可见,冒广生对朋友的感情非常真挚。
可能是因为参与过戊戌变法,冒广生的仕途一直很不顺利,一直在各部之间担任郎中,没有怎么升迁过。
![]()
辛亥革命之后,冒广生也当过民国的官员,但同样是一些很小的地方官。
不过,他每到一处,仍然能兢兢业业地给老百姓办实事,因此在民间的威望很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各地战火连连。
![]()
冒广生实在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懦弱与内斗,于是去了上海,过起了“大隐隐于市”的生活。
他在这一时期,不肯与任何一方政治势力合作,而是潜心研究学问。
不过这样一来,冒广生也失去了生活来源,日子开始越过越穷。
![]()
1949年,华野大军解放了上海,陈毅成为了上海市市长。在听说了冒广生的情况后,他立刻登门拜访。
陈毅给冒广生解决了生活问题,也让这个民间隐士对我们的党有了新的看法。
![]()
不过此时,冒广生已经年过七旬,不可能再出来工作了。
他只能继续著书立说,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1957年的春天,冒广生受陈毅邀请,来到北京小住。
![]()
通过近距离观察党中央,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政府与旧政府是不同的。
于是,他打破了自己不参政的作风,主动写下了《对目前整风的一点意见》一文,直白地给我们党的日常工作提出了建议。
很快,这篇文章便被发表在《人民日报》之上,冒广生因此而名声大噪。
![]()
不久之后,冒广生在自己的寓所里,迎来了一位身份非凡的客人:新中国的周总理。
周总理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从文化到时局都谈到了。
临别时,周总理表示,毛主席希望能和冒广生见一面。周总理亲自替毛主席发出邀请,这在历史上还是很少有的。
![]()
冒广生十分感动,于是取消了回家的计划,又在北京安住下来。几天后,中南海派出汽车,来接冒广生。
冒广生听说毛主席爱读书,而且学问精深,于是便将自己的著作精挑细选,带上了四本书。这些书籍,是他送给毛主席的独特礼物。
![]()
很快,汽车就来到了中南海门口,毛主席久仰冒广生的大名,知道此人已经85岁高龄了,于是主动外出迎接。
受到如此礼遇,冒广生大为感动。毛主席和冒广生都是饱学之士,两人一见面,自然是从诗词入手,聊了起来。
![]()
很快,两人聊到了政治。毛主席对冒广生当年投身维新、鼓励革新的态度非常赞赏,并说大家是“救中国的一路人”。这种评价,更是让冒广生感到亲切。
两人匆匆聊了四个多小时,当冒广生察觉时,外面已经是满天星斗了。
![]()
他马上起身告辞,表示不再耽误主席的工作了。毛主席显然意犹未尽,和他肩并肩地往外走。
此时,两人的话题,又聊到了冒广生的那篇文章上。冒广生表示,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已经成为了一头雄狮。
![]()
但是雄狮的身上,必然会有一些寄生虫。寄生虫看起来不大,但是却贻害无穷,希望毛主席一定要多加小心。
毛主席听着,十分感激地表示,自己一定会把他的话记在心里。
![]()
很快,二人来到了外面的汽车旁。警卫员拉开车门后,毛主席亲自送冒广生坐了上去。
为了防止这位85岁的老翁磕碰到头部,他还用自己的大手扶住了车门上沿。
从这个十分细小的动作中,我们能看到毛主席重视文化、重视意见的非凡气度。
![]()
1959年,冒广生离开了人世。这位从晚清时期走过来的文人,身上并没有旧时代的迂腐,也没有对新时代的莫名抱怨。
他能够为新中国提出意见,能够和陈毅、周总理、毛主席促膝长谈,可见他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这样的前清文人,确实值得人们尊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