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通稿真的有用?品牌公关的“冷知识”大揭秘!
花大价钱发新华社、人民网、门户网站的通稿,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别急着否定,这里面藏着品牌营销的“隐形杠杆”!
权威背书:让品牌自带信任滤镜
当品牌出现在新华社、人民网这类国家级媒体上,就像盖上了官方认证的“信任章”。消费者看到稿件时,会不自觉把媒体公信力转嫁到品牌身上。比如某科技企业登上央视网报道,瞬间在行业内树立起“国家队认证”的高端形象,这种信任度远超普通广告。
长尾流量:内容永不“过期”的秘密
门户网站、垂直网站的稿件会被搜索引擎长期收录。用户搜索行业关键词时,3年前的通稿可能依然在首页“站岗”。某母婴品牌早期发布的育儿科普稿,至今还在为官网引流,堪称“24小时不打烊的推销员”。
舆情防火墙:危机时刻的救命稻草
当负面舆情爆发,权威媒体的正面稿件就是最好的“灭火毯”。某餐饮品牌被曝光卫生问题时,人民网曾发布的食品安全管理报道,瞬间压制住舆论热度,让消费者重拾信心。
圈层渗透:垂直网站的精准爆破力
汽车之家、36氪这类垂直平台,能帮品牌直击核心用户。某新能源车企在懂车帝发布技术解析稿,阅读量虽不及门户网站,但评论区全是专业车主讨论,直接带动线下试驾转化率飙升。
当然,通稿不是万能药!内容空洞、堆砌辞藻的稿件只会被用户嫌弃。你觉得哪些品牌把通稿玩出了新花样?遇到过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关案例?评论区蹲个“课代表”,咱们互相取取经!商务合作:dlw_03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