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遏制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镇巴县兴隆镇近日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以“制度约束+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吹响破除歪风邪气、培育文明乡风的“冲锋号”。镇党政领导班子、行业代表及餐饮从业者参会,会议宣读《兴隆镇深化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弘扬新风尚、遏制歪风气”为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清廉村居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培训学习 统一思想
加强宣传重引导,“三员联动”筑防线
针对高考后“学酒”苗头,各村(社区)启动立体宣传攻势:通过入户宣讲、村民会议、院坝说事会等线下渠道,结合宣传车、公告张贴及乡村大喇叭广播,全方位解读整治政策与意义。同时,组建“三支队伍”压实责任:政策宣传员:村(社区)干部牵头解读文件,明确整治红线;违规劝导员:公益岗人员分片巡查,提前介入劝阻违规办酒;社会监督员:党员带头公开监督,人大代表、乡贤积极参与,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通过 “教育在先、警示在前”,筑牢群众思想防线。
现场劝导 文明办酒
村规民约立新规,红白理事有章循
各村(社区)将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核心条款,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成立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参与的监督小组,从宴席申报到现场监管全程留痕,在修订过程中,通过“群众提议、协商酝酿、表决公示”等程序,广泛吸收群众意见,确保新规顺民意、接地气。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对酒席类型、规模标准、操作流程、菜品数量等实行“量化管理”,限定婚嫁、丧事可办,其他事由(如升学、乔迁等)一律禁办,明确宴请范围不超亲属圈。
报备监管双发力,长效机制促落实
推行“双轨报备” 制度,婚嫁酒席需提前向村(社区)申报,丧事当日报备、事后补流程。镇包片领导带领村“四支队伍”严格核查:审核办酒条件与范围,杜绝“化整为零”违规操办;是否签订《文明办酒承诺书》《食品安全责任书》,杜绝野味、高档食材、“三无食品”,明确责任边界;是否派驻专人现场监管,从食材采购到用餐环节全程把控。对未报备或擅自办酒行为,一律按违规处理,形成“申报、核查、监管、处置”闭环管理。
入户宣传 移风易俗
部门联动出重拳,露头就打零容忍
针对整治难点,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机制:快速响应:设立 24 小时举报热线,接到违规线索后,村“两委”迅速上门劝导,发放《停办告知书》;联合执法:镇政府统筹交警、公安、市监等力量,对拒不停办的宴席采取“政策宣讲+现场管控+群众疏散”措施,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加强源头治理:结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对农村厨师、餐馆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同步整治酒驾、矛盾纠纷等衍生问题,形成整治合力。
及时整治 风雨无阻
党员干部作表率,俭廉新风润民心
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联 1 个村(社区),在全镇开展“清廉宴席示范村”创建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滥办酒席歪风,积极落实 “三个带头”:带头抵制违规酒席,不操办、不参与、不随礼,不帮办、不纵容 ;带头管好亲属,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制止;带头参与监督,在文明实践中亮身份、树标杆。通过“一名党员一面旗”示范效应,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尚。
监督执纪严到底,动真碰硬筑防线
镇纪委积极落实镇党委会议决策,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日常监督清单,实行 “三查机制”(查线索,公示举报电话,对群众投诉第一时间核查反馈;查失职,对整治不力导致歪风反弹的,追究相关干部责任;查典型,定期通报违规案例,将党员干部违规行为纳入廉政档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普通干部违规者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同时,依托村规民约落实惩戒措施,对违规村(居)民纳入“道德积分”管理,在村(社区)“红黑榜”上公开曝光等,形成强大震慑,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滥办酒席共治新格局。
如今的兴隆镇,随着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群众从“被动遵守”到“主动参与”,人情负担持续减轻,文明新风浸润乡野。今后,该镇将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植入“廉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