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暑期实现招生目标的机构注意啦!暑期推广专属福利来啦,有需要的机构快快联系吧~
昌平的亲们、户外爱好者、登山党们!近日,官方发布昌平区户外登山涉险救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登山遇险救援费用可能要自掏腰包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究竟怎么回事,快跟小编来看看!
![]()
昌平区发布的这个登山涉险救援管理办法,提出“对因户外登山活动涉险导致动用公共资源救援的,相关部门依法保留追缴救援费用等权利”,简单说就是,以后如果登山遇险,因救援产生的费用,可能会被要求由被救援者承担。
对此,大部分网友持支持态度:
@日日夜浪费公共资源可耻!只要收费公开透明,当事人认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雍泓8r支持收费!
@小小毛驴全北京推广以及全中国,不是不支持登山和探险,而是必须是在有准备,保证了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登山探险
也有网友对自担费用的公正性表示担忧:
![]()
总的来说,网友对此表示支持,但是自负的这笔费用要合理,公开透明。
为什么昌平区会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具体是什么情况,被救援者会被要求承担救援费用?请跟小编一起往下了解。
血泪教训:登山被困事件频发
昌平山地资源丰富,是广大户外爱好者的登山目的地。但近年来,登山遇险新闻屡见不鲜:
今年3月5日,昌平某景区一男子未走正规游览路线,擅自选择野路登山,在陡峭处失足跌落山崖,导致头部、腰部多处受伤,动弹不得。消防人员经艰难搜救,在险峻山崖处找到伤者,用担架将其抬下山送医救治。
2024年9月,昌平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名登山者攀爬野路时,不慎跌落悬崖,导致腿部骨折。救援人员耗时 3 小时开辟救援通道,用担架将其转移。
2020年10月,还是大杨山公园,一43岁男子无视管理规定,闯入禁区后从岩石滑落,右脚严重摔伤被困深山。救援人员冒险用镰刀开辟救生通道,艰难将伤者救出。
这些近年发生在昌平的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小编查询到,仅今年1月至6月中旬,北京消防累计接报山岳救援警情至少175起,实际人数远超案件数(因多起案件涉及多人被困)。
登山被困案件频发,是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但考虑让登山者自行支付救援费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总有人登山被困?
![]()
该管理办法指出,由于部分登山者安全意识淡薄、对山区环境了解不足,加上未开发山区地形复杂、缺乏必要安全设施,导致户外登山涉险事件时有发生。
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宛嵬认为,“驴友”被困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喜欢打卡未开发的“野生”景点,另外,很多人是独自进行户外登山活动,这也非常危险。
原来,违规登山,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违规登山者 或依法追缴救援费用
![]()
其实,该管理办法主要也是针对因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等违规登山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而制定的。
那么,救援费用究竟需要多少?目前,又是由谁来支付的呢?
![]()
当“驴友”被困后,相关部门往往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营救:
宛嵬分享一段亲身经历:为救一位“驴友”,他和救援队队员在山中搜救了整整十几个小时,还出动无人机和车辆配合搜索。
前面提到2024年9月那次大杨山救援行动,涉及人工成本约200元/人/小时、无人机及绳索设备损耗约3000元、救护车转运费约800元,单次救援总费用可达数千元。
这些救援支出目前都是由政府部门和民间公益组织自行承担。
这就是为什么,昌平区考虑对于违规登山导致的遇险救援,保留追缴救援费用等权利。
当然,新规也设置了人性化条款: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公益宣传的被救援者,可免于追缴费用。这一 "罚教结合" 的机制,也为悔过者提供了弥补机会。
暑期到来,越来越多的大人和孩子们都想去山里避避暑,纳纳凉,在此,小编也做几点登山安全提示:
不要攀爬野山,选择正规登山路线;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傍晚登山或下山;
切勿独自行动,结伴而行更安全;
遵守景区管理规定,不进入未开发区域。
真心希望,不管钱是谁出,登山遇险救援这事儿,咱昌平的亲们永远不会遇到!那您支持登山遇险救援,由个人承担费用吗?您认为这笔钱,要怎样支出才合理呢?快到评论区讨论吧!
关注【昌平生活攻略】一起探索昌平新鲜事,发现昌平新精彩~
本文由昌平生活攻略编辑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
来源:昌平区政府官网、北京晚报、北京晚报
@心儿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媒体/侵删
小编推荐阅读
01
便民信息
![]()
持续更新中......
回复【沙河公交】参与定制公交问卷调查
02
大家还在看这些
03
本地人都在用的社区互动APP
04
小编微信:linyouquanpeng 联系爆料
点下【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