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文 /林鸿东
“刘五店”作为地名,在历史文献中写法多样,如“刘五”“镏江”“浏江”“镏五店”“刘武店”“浏五店”等,这些名称应视为“刘五店”的雅称、简称或误写。关于“刘五店”名称的由来,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南宋刘五驿丞说(刘智弟)
此说认为地名源于南宋末年。关键文献是清代晋江东石秀才蔡永蒹(1776-1835)所著的《西山杂志》。《西山杂志》因保存大量珍贵闽南乡土史料,备受研究者重视,但仅以抄本传世,未刊行。蔡永蒹在《西山杂志·刘五店》篇中明确记载:“司馆驿丞刘智弟叔信行五,故曰‘刘五店’也。”其含义是:南宋末年,一位名叫刘智弟(字叔信)、排行第五的驿丞在此管理驿站,当地人便以其姓氏和排行命名该地为“刘五店”。
这是目前除族谱外,关于刘五店地名由来的唯一明确文献记载。它首次将民间笼统相传的“刘五”具体落实到有名(智弟)、有字(叔信)、有排行(第五)、有官职(驿丞)的历史人物身上,史料价值极高。 此说与地方志中关于刘五店“五代时即有海船集散”“北宋开拓沈井至刘五店古道”“宋元为珠光瓷主要输出港”“元代设有驿站”等记载,在时间脉络和功能定位(交通枢纽)上存在关联性,为其提供了间接支持。
二、明初刘宁五铺说
此说认为地名形成于明朝初期(永乐年间)。据厦大余丰教授调查,乾隆年间当地的《刘氏家谱》记载,其移厦第九世祖刘宁“始与二兄同屋西林,后因经商置五铺于十三都海滨,故其地名曰刘五店。”即刘氏第九世祖刘宁(字允安)从西林村迁至海滨(今刘五店)开设了五间店铺,地名由此而来。
族谱还记载第十世祖刘衷阳进一步拓展产业,“精敏勤俭,置海荡,受产米三斗六升,钞钱八百三十六文。制网教渔而兹土遂因公以拓。迄今称为刘五店,实由于公”,巩固了地名的延续。这段话指刘衷阳凭借精明勤勉的品格,购置沿海滩涂,需缴纳赋税米三斗六升(约36升)及钞钱836文。刘衷阳还创新渔业技术(如改进渔网),传授渔民技能,推动当地从荒滩发展为渔业聚落。刘五店地名能延续,与刘衷阳的进一步开拓有关。这样说来,族谱认为,刘五店的得名与刘宁、刘衷阳父子的贡献都有关。此说源自家族谱牒,是重要的家族内部记录,明确指出了“五铺”与“刘五店”地名的直接因果关系。
三、明代商人说(刘五)
此说流传于民间,认为地名源于明代一位名叫“刘五”的商人。传说刘五在此地开店,因诚信经营,店铺兴旺,逐渐形成聚落,遂以店主之名“刘五”称此地为“刘五店”。目前仅在《厦门交通志》等较晚近的文献中见载此说,缺乏更早期的直接文献证据佐证。其核心人物“刘五”也缺乏具体生平信息。
四、明代月港时期刘五店的商业繁荣
无论地名源自南宋还是明代,有一点可以确认:作为重要商贸港口,刘五店其繁荣与明朝时期月港兴起密切相关。在刘五店古街兴起之前,其商业中心位于石头墓山上的“山市”。《闽书》作者明代学者何乔远(1558年—1632年)写过一首诗《自沙溪至刘五店作》,记录了他偶憩山市时遇到丁、达、赛三姓商人,并指出他们是元代官员(“令长者”)的后裔,属于编户的“虏裔人”(即元代外来族群后裔)。何乔远在诗注中将此地称为“刘家店”,并称这些“虏裔”商人为“刘家店号郎”。 何乔远这首珍贵的诗作至少证明两点:一是明代该地商业活动活跃,且与外来族群有关;二是“刘家店”这个名称在当时已被使用,且何乔远将其与刘姓联系起来,侧面印证了此地名与“刘姓开市”确有关联。
综上可知,南宋刘五驿丞说, 依据《西山杂志》抄本,将人物具体化,时间最早,且能与宋元时期刘五店作为渡口、港口和驿站的记载呼应,文献价值独特,但需更多旁证。明初刘宁五铺说, 源自《刘氏族谱》,记载清晰,直接解释了“五店”的由来,是重要的家族史料。明代刘五开店说, 主要在民间流传和晚近方志中出现,缺乏早期文献和具体人物佐证。何乔远明代的“刘家店”记载,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名与刘姓开市相关,但无法区分具体指向哪个“刘”氏人物或事件。
我本人认为,南宋刘五驿丞说和明初刘宁五铺说,均有相对明确的文献来源(《西山杂志》抄本与《刘氏族谱》)和具体细节,是探讨刘五店地名起源最有依据,最为重要的两个说法。然而,一为野史,一为族谱,均非确凿的证据,暂时可两说并存,不宜扬此弃彼。具体真相有待于未来更多证据的出现。
附文:
《刘五店》
宋景炎元年,端宗帝昺航舟南下。泊法石而蒲氏叛也。唆嘟将兵三万,被少林所阻。故是,刘洙率义士轻舟救驾出蚶江矣。二帝分散仅端宗,张世杰、陆秀夫之护而入菌江湾也。元师航海尾之追焉。刘洙沿独石湾布堑以遏元师之进。是岁葭月,张世杰奉端宗御舟十二。先行许汉青待帝昺未至,急命邱、颜、陈三家航运赵氏宗族随后也,自欲待刘总兵矣。刘洙命先保幼主为重耳,宋君臣舟至同安泊之刘五店。司馆驿丞刘智弟叔信行五,故日“刘五店”也。闻驾临,与进士何玉章、苏曼卿、叶良奎、曾一揆、洪炎、林梦祥欣招也。隔日航海矣。元兵骤至海上,宋驾遁金门,走励屿,投奔海澄焉。二帝失散。端宗君臣至白水营日已暮方憇,而元帅阿刺罕从汀间道突至,帝走九龙岭时,群臣已失散大半矣。独御史魏天忠不离左右四面。元师元使迫宋主自亡,魏公呵斥之,命帝脱袍,以身衣之,仰鸩殉节。其右御居仁护帝遁失散,还岭头茶烘报讯,募乡勇据三十六滩抗元,后全眷遇难尽节。
宋景炎元年:1276年;法石:现晋江法石镇;蒲氏:蒲寿庚家族;唆嘟:元帅;刘洙:文天祥手下勤王将领;蚶江:林銮渡一带;菌江湾:当指晋江湾。葭月:农历十一月;司馆驿丞:馆驿负责人;刘智弟叔信:刘驿丞,名智弟,字叔信;励屿:当指烈屿;魏天忠:东石嘉应庙的“三公”之一;茶烘:有称是华安县华丰提巷(待证);三十六滩:有称在华安境内(待证)。
![]()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