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我从UCL毕业后,第一次回英。旅行的起因是我的毕业短片《我们的存在就是奇迹》受邀在世界三大纪录片电影节之一的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做全球首映。我也出席了两场放映,并回答了映后观众提问。
在灯光暗下来的影院里,听到观众因为我的片子笑出声来,看到观众用手指抹眼泪,对我来说,是很奇妙的体验。
我们集体浸泡在真实故事营造出的情感海浪里,时沉时浮。如此波动,又如此安全,因为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去往她者国度的同时,周围还能听见同好的呼吸声。
我不是一个人,我和比我更大的东西连在一起——这是坐在影院里时,我很强烈的感受。
关于我的片子的缘起和具体拍了什么,之前写过一篇,可以戳一场15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的片子入围了英国最大的纪录片节
这次旅行,参加电影节之外,我和小王还去了伍尔夫故居Monk\x26#39;s House、《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庄园」的取景地查茨沃斯庄园、莎士比亚故乡(Stratford-upon-Avon)、克拉克森的农场(Diddly Squat Farm),以及一个又一个可爱的英国小乡村,最后我还回到UCL补拍了毕业照。
有种把一次旅行玩出了四个主题的感觉——电影节之旅、书影打卡之旅、英国乡村之旅与重回校园之旅。
体感是既漫长(因为每天密集摄入信息)又短暂(因为再怎么玩也还是觉得玩不够);脑子兴奋(一想到玩就两眼放光,忘了时间),身体忙累(日行超万步,每天爬上床就是秒睡)。
等我休息缓过来,会来写旅途见闻哒。
说回重点,我今天晚上(19:00-20:30),会和朋友@张海露Eric 一起在北京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二层活动区 为我俩都喜欢的书《适度工作:活出不被职业定义的人生》做一个新书分享会。(见图2)
这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它对现阶段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因为很长时间里,我都是用自己的创造、工作来自我定义,但它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抛开工作,如果我不再能做劳动产出,那么我是谁呢?
毕竟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可能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消失。如果我把自我和工作绑定在一起,那么当我不再能够工作,难免会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而这本书在给我提醒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不同人的解法。
今晚和Eric的活动对谈里我们会聊到,我回头也会写书评。
总之,欢迎你扫图2的码来玩。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