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们要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939年,炮火纷飞的岁月里,诗人光未然在黄河的怒涛声中挥笔疾书。那些滚烫的文字,像一柄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每一个“必死”,都是战士们把胸膛挺向枪口的呐喊,是明知九死一生,也要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悲壮。
如今,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再次响起,曾经的“必死”早已化作“必胜”。一字之变,跨越八十余载春秋,藏着多少代人拼尽全力的故事?这哪里只是一个字的更替,分明是一个民族从跪着求生到昂首追梦的涅槃重生。
回想当年,日军的枪炮声震碎了山河。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工厂被炸毁,农田被践踏,百姓流离失所。经济上,日本早已完成工业化,而我们连最基本的枪炮都难以自给;军事上,日军的飞机坦克横行无忌,中国战士却只能拿着老旧的步枪,甚至靠大刀长矛与敌人肉搏。
但中国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民族的脊梁,在延安窑洞里点燃希望的火种,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平型关的枪声撕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的捷报让全国人民热泪盈眶。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原里啃树皮,华南游击队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打游击。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场胜算渺茫的战斗,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子孙后代拼出一线生机。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路依旧难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灾害……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但中国人就像黄河的水,遇山开路,逢壑架桥。大庆油田的工人们喊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在荒原上建起工业丰碑;两弹元勋们隐姓埋名,在罗布泊的风沙里,让蘑菇云腾空而起,为中国撑起保护伞。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时,中国人又一次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深圳从小渔村变身国际大都市,义乌的小商品卖遍全球,高铁像巨龙般穿梭在神州大地。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可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无数普通人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追赶世界的脚步。
如今再看,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嫦娥探月、天问探火;5G技术领跑全球,移动支付改变生活。这些成就背后,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熬过的无数个通宵,是一线工人精益求精的每一次打磨,是无数创业者跌倒又爬起的坚韧。
这一字之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领航世界的巨轮,党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乡村,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疫情来袭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正是这份初心,让中国在惊涛骇浪中始终行稳致远。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站在新的起点回望,“必死”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火种,“必胜”是我们对未来许下的铿锵誓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科技封锁接踵而至,但别忘了,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绝境中开出花来。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被这百年传奇触动?你家里有经历过这些岁月的长辈吗?他们又讲过哪些让你难忘的故事?快来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