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收官之际,国内高性能GPU(图形处理器)领域迎来标志性进展:行业头部企业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沐曦”)的科创板IPO申请于同日获得受理。此举标志着国产GPU企业在资本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也折射出在国家对核心算力自主可控需求及AI产业爆发的双重驱动下,国产GPU行业的加速发展态势。
英伟达"叛将"与AMD"远征军
2020年的上海张江,两家相邻不到3公里的初创公司同时注册成立。彼时正值中美科技博弈加剧,英伟达中国区一号人物张建中辞去全球副总裁职务,在投资人沈南鹏的办公室里签下创业协议;几乎同一时间,AMD上海研发中心的灯光下,GPU架构大师陈维良正带领十余名核心工程师秘密签署离职文件。这两位曾在国际巨头执掌技术命脉的华人精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艰难的赛道——高性能GPU。
张建中:从"英伟达中国教父"到破壁者
"老黄(黄仁勋)听说我要走时,把咖啡杯摔在了地板上。"张建中在摩尔线程五周年庆上回忆道。这位曾用15年将英伟达中国营收做到全球第二的悍将,最得意的作品不是某款显卡,而是构建了完整的开发者生态。2016年他主导的CUDA中国计划,至今仍是AI开发者的黄金标准。
创业初期,张建中在硅谷遭遇当头棒喝——当他试图采购GPU设计必备的IP核时,所有供应商都收到"某绿色巨头"的暗示性警告。团队在旧金山酒店里连夜重绘架构图,最终诞生了完全自主的MUSA架构。其首款游戏显卡MTT S80发布时,B站UP主测试《原神》的直播引发百万人围观,尽管帧率只有竞品60%,弹幕却刷满"中国显卡能点亮就是胜利"。
陈维良:带着AMD"火种"突围
沐曦创始团队堪称中国半导体界的"复仇者联盟":CTO彭莉是AMD史上首位华人女Fellow,曾主持RDNA2架构开发;硬件架构总监李锋参与过PlayStation5的GPU设计。最传奇的是软件负责人杨建,这位前华为海思GPU首席在2020年带着未完成的"凌霄"架构设计图加盟,这些图纸后来成为曦云C系列的技术基底。
2022年上海封控期间,沐曦上演"芯片版流浪地球"——工程师们把流片用的服务器拆散藏在蔬菜运输车里,在浦东某仓库重建了EDA仿真环境。这段经历催生了他们的"雪原"分布式计算技术,如今支撑着国内多个智算中心的万卡集群。
双城记:北&上的芯片战争
摩尔线程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先攻消费级市场树立品牌,再切企业级。其"夸娥"智算中心解决方案得名于《山海经》移山巨人,暗喻要搬走英伟达这座大山。而沐曦选择"擒贼先擒王",首款芯片直接对标英伟达A100,某互联网大厂测试后评价:"计算性能达80%,但功耗多30%——这就像用柴油机跑出了电动车速度"。
两家公司的竞争充满戏剧性:2023年某国际AI大会,摩尔线程展台用实时渲染的敦煌飞天吸引观众,沐曦则搬来八台服务器演示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当夜,两家工程师在居酒屋拼酒时发现,彼此办公桌上都摆着黄仁勋的《芯片战争》。
长津湖与上甘岭
"我们不是在造显卡,是在打芯片版的长津湖战役。"张建中在内部信中写道。2024年美国新一轮制裁后,摩尔线程连夜修改了"长江"芯片的封装方案,用国产基板替代日韩材料;沐曦则提前半年交付了全国产化产线的曦云C600,尽管良品率最初只有35%。
如今站在IPO门前,两位掌门人展现出不同气质:张建中在路演视频里穿着印有"全功能GPU"的机车夹克演示《黑神话:悟空》;陈维良则始终着工程师标配的格子衬衫,用三块大屏展示自主IP的晶体管级仿真。但他们的办公桌上,都摆着同样的照片——2020年上海半导体投资峰会的合影,背景板写着:"做难而正确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