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光伏行业迎来“至暗时刻”——超过30家光伏企业破产或退市,整个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所以光伏产业整体出现了大的情况,这是毋庸置疑的!
究竟是因为经济下行、还是光伏产业自己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光伏企业破产名单:谁出局了?
截至2025年6月底,光伏行业共有超过30家企业因破产、退市或停产退出市场,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类别:
1. 光伏跨界失败企业
沐邦高科:因跨界光伏失败导致净资产为负,2024年亏损11.62亿元,目前处于退市边缘。
棒杰股份:光伏业务全面亏损,子公司停产,战略重心转向服装业务,光伏收入归零。
ST海源:跨界光伏扩产投资近400亿元,但大部分项目流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2. 传统光伏企业
东旭蓝天:因信息披露违法和股价长期低于1元退市,主营新能源业务陷入停滞。
爱康科技:曾是国内光伏配件第一股,因经营亏损被摘牌退市。
华东光能:因光伏业务亏损严重,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3. 新兴光伏企业
新锐光伏:成立于2020年,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
智博光伏:专注于光伏技术研发,但因订单减少和市场竞争激烈宣告破产。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超50家光伏企业申请破产或清算,破产企业数量远超预期。
二、破产原因:问题出在哪?
1. 同质化竞争严重,质量参差不齐
光伏行业长期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特别是在组件、硅片等环节,多数企业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差异不大。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陷入“内卷”,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成本压力被迫降低质量标准,最终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失去客户信任。
2. 产能过剩,需求萎缩
近年来,光伏行业盲目扩张产能,导致供需失衡。
例如,全球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均超出市场需求的50%以上,而光伏产品价格却持续下跌。组件价格从2023年的每瓦1.5元降至2025年的0.8元,部分区域甚至跌破0.7元,已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
3. 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
许多光伏企业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融资,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容易断裂。
例如,沐邦高科跨界光伏后投资总额达270亿元,但因债务积累和诉讼缠身,最终陷入流动性危机。
4. 技术研发不足,创新乏力
光伏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许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例如,新型钙钛矿电池技术尚未成熟,而传统晶体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已接近瓶颈,这使得企业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
5. 政策支持减弱,补贴退坡
全球范围内,光伏补贴政策逐步退坡,补贴力度减弱使得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例如,中国从高额补贴时代过渡到平价上网阶段,许多企业因无法适应政策变化而陷入困境。
三、光伏行业如何破局?
其实这些光伏企业被淘汰,这个市场就会从饱和变成了只允许优良的企业进行生存。
那么剩下企业又如何能继续生存下去呢?
首先呢,要针对问题创新,提高技术,改变同质化市场所带来的技术困境。
其次就是政府也应当帮助企业!
说到底,现在光伏成这样,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市场饱和,毕竟光伏设备进行安装之后,就失去了继续销售的空间。
全球范围内,光伏已经完成了一个高比例的覆盖。
所以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牵引推进光伏行业的进步,统筹资源的分配,不能让其盲目扩张,否则只会大幅度倒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