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近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时报》刊发该国学者米拉斯·吉恩巴耶夫(Miras Zhiyenbayev)的评论文章指出,在全球安全框架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以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合作为基础,开辟了多边主义新范式。通过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建立定期举行多边峰会的机制,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构造了超越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稳定区,为动荡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
文章指出,在当今世界格局下,蓬勃发展的中国—中亚伙伴关系愈发引人注目。目前,传统全球安全框架正在瓦解,多边机构承受重压,世界秩序日趋支离破碎,广大中小国家面临非此即彼的阵营抉择压力。然而,在欧亚大陆腹地,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却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即以自主平等的姿态和中国这个大国展开协作,共同构建新型安全与发展机制。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签署的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是此类机制的典范。当大国博弈在其他地区不断升温时,中国与中亚携手打造了地缘关系稳定与互动富有建设性的示范区。这向世界传递了一则不言而喻的信息:即便在世界格局日益错综复杂的当下,依然可以构建以对话促合作的包容性伙伴关系。中亚各国通过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区域合作,能够巩固各自主权和稳定,进而更加从容自信地与所有伙伴开展合作,这种模式与一些国家竞争中常常弥漫的零和博弈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文章表示,中国—中亚合作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创新地融合了双边与多边互动。与某些西方大国偏好通过双边渠道以最大程度施加影响力不同,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牢固的双边关系外,更践行了真正的多边主义伙伴关系。定期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就是最直观的例子——各方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坐在会议桌前,围绕宏大的、具有前瞻性的合作方案展开探讨,不单单关注当下合作取得的成果,更强调多方协作对各国人民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致力于构建超越政府层面的、具有更广泛基础的合作纽带。这一做法是互利共赢的,中亚国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也能系统学习中国关于经济特区管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多边主义进程步履维艰的时代,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悄然开创一种新的多边主义范式,即少一些空洞的意识形态论,多一些务实合作。
文章还指出,中亚常常被描绘成东西方博弈的角力场,但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有力证明,这片土地可以成为联结各方的合作纽带。事实上,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深化不仅为中国和本地区创造了切实利益,也使得其他国家受益。以全球供应链为例,近年来,欧美国家持续探索如何实现供应路线多元化,得益于中国主导的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条横贯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并直达欧洲的"走廊"已然贯通,这条通道见证了欧洲和中国之间货运列车和卡车班次的激增,从电子产品到农作物,各类商品川流不息,欧洲企业由此获得比海运更快捷的运输优势。本质上,中国推动中亚互联互通的努力也为西方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贸易之路,显著提升了全球供应链韧性。此外,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民生,化解了可能滋生的反全球化不满情绪,这同样符合各方利益。由此可见,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中亚对东西方而言是双赢的。
文章最后称,在这个国与国之间常常充满不信任与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合作故事却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例外。两国共同擘画了面向未来数十年的伙伴关系蓝图,将稳定、发展和相互尊重置于关键位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基于同中国的伙伴关系,哈萨克斯坦感到越来越安全和繁荣,日益自信地与其他国家交往,这又有助于促进中国所乐见的地区稳定。(宫梦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