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红飘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踏上暑期“三下乡”之行——“飘带聚力,护野守生”,沿着翠绿包裹的小径,缓缓深入,便来到了进坑村,所有人聚集在了这一方不算大的凉亭之下,听我们讲起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
村民们耐心地听志愿者发言 红飘带志愿者协会 钟京彤 摄
在进行宣讲之前,我们曾进行过一段时间的问卷调查阶段,凝视着“您知道以下哪些野生动物目前属于濒危物种”这个问题,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了7年前,蹲守在电视机跟前收看一部儿童频道的探索类综艺。其中有一期,便是一行人来到了长江附近,听着管理人讲关于最后一次人工饲养的白鱀豚个体“淇淇”也去世了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小小的内心,那时的我还从未想过环境污染和人为行动会造成如此重大的恶劣影响。再之后,他们乘着小船来到江上,找寻不知是否还存在着的野生白鱀豚,纵使节目中有很多处疑似出没的迹象,在最后也只是抱憾而归。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回过头来去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白鱀豚已经处于功能性灭绝的状态了。(即指某个或者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一种状态。)校园里、网络上宣传的呼吁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在此刻有了实感。于是,我们开始宣讲,开始对着台下懵懂的村民们传达这份使命必达的要事。如同学姐说的,我们想的并不是要求所有人听进去所有话,而是如果有一两句可以深深触动她们的心,这就足够了。我们笨拙的话语或许描绘不出野生世界的自由和生机,但应该足够传达出我们对人兽和谐共生的企盼。
志愿者在党员活动室进行宣讲 红飘带志愿者协会 朱雪婷 摄
栖息地丧失和破坏化、非法盗猎和野生动物贸易、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疾病等的恶性现状正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就像我们需要足够安稳的居住地、足够安全的环境才能好好生活下去一样,野生动物也需要一个没有猎杀,可以一直一直和平生活下去的地方。对于这些难以抵抗危机的,生于泽野的“邻居们”,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搭把手”,力所能及“做些事”。
在过去,我们认为人定胜天,于是我们众志成城地反抗自然,干预自然,在经历一次一次挫败和打击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似乎不该去强硬地毁坏它原有的规律;在现在,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本是一体,于是我们开始呼吁弥补过错,力图挽回飘零的,即将逝去的生灵和事物,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未来,我也愿意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她们会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可以更加自由且肆意地成长。
志愿者和村民们的合照 红飘带志愿者协会 朱雪婷 摄
此次的“三下乡”活动,我们亲眼见识到了绿意盎然的森林,穿梭在澄澈河底的游鱼,振翅掠过湛蓝天空远行的飞鸟,不自觉生出了对于自然的亲切感和敬畏之心。她们需要我们,我们也同样离不开她们,认真完成宣讲的志愿者和积极听取的村民们无一不在彰明着我们力求为她们而改变的决心。心中缓缓浮过一涓暖流,也让我坚信了此次活动是值得的,必要的,为不远的未来贡献了绵薄之力的。(文 红飘志愿者协会 陈宇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