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我人民解放军之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把蒋介石的精锐之师黄维兵团全歼于安徽濉溪之双堆集地域,这是淮海战役的重大战果。
不过,武装到牙齿的黄维兵团被歼灭之前,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
那就是,如果黄维当时从安徽濉溪的南坪集地区,东进安徽蚌埠之固镇,与屯住安徽蚌埠的敌军互为依仗后,敌我双方的战斗恐怕会是另一种局面。
狼狈不堪的国民党军队(图像)
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那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及其前前后后。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我华东野战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在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围攻国民党之黄伯韬兵团。
随着战斗的不断胜利推进,华野在即将消灭黄伯韬兵团之际,也对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军事重地江苏徐州形成了包围之势。
蒋介石获悉这种情况后,紧急调派麾下之黄维兵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迅速向徐州地区进军,企图解救旦夕灭亡于徐州碾庄一带的黄伯韬兵团,并护卫徐州。
谁知,这三个兵团,只有黄维兵团忠实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不遗余力地杀奔徐州地区而来。其他两个兵团,则因受到我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豫皖苏独立旅的阻击,而迟滞不前于安徽蚌埠的任桥集、花庄集一带。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黄维率领国民党王牌军第十八军等四个军,以及拥有重炮、坦克的机械化部队(快速第四纵队),共约十二万人,抵达了安徽亳州的蒙城一线。
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图像)
鉴于黄维兵团的强势推进,我淮海战役总前委把阻击、歼灭黄维兵团,列为了重要作战任务,并决定:华野部队歼灭黄伯韬兵团之后,对徐州围而不打;以中野为主,华野协助,寻机歼灭黄维兵团。
当时,我军把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场预设在了发源于河南境内的浍河以南地区。
接着,为了争取时间,集结参战部队,以成功围歼黄维兵团,我淮海战役总前委命令中野四纵等部队先期阻击黄维。于是,陈赓将军率领四纵背靠浍水,在南坪集一带,摆开了遏制黄卫兵团的阵势。
二十一日,黄维兵团渡过源出河南的淝河,调整行进阵势后,继续耀武扬威地向前推进——其第十军在左,第十四军在右,第十八军居中,第八十五军压后阵。冲锋在前,打头阵的是十八军的一一八师。
二十三日,我总前委根据敌情的变化,对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部署进行了必要调整。
中野四纵等部队,撤出预伏在南坪集的突击队伍,并设法诱使黄维之第十八军过浍河北进。
黄维兵团之第十八军(剧照)
继而,中野四纵与九纵联合行动,沿浍河一线,南北夹击十八军,切断它与黄维兵团的联系。然后,由中原野战军集结主力,围歼黄维兵团之其他部队于浍河南部。
为了落实上级部署,实现总前委预期的作战目标,四纵司令员陈赓在预估的、黄维兵团第十八军前进路途的周边多处,埋伏小股部队,伺机袭扰敌军。
其目的在于,给敌人造成一种错觉:我军撤出南坪集,是因为他们的攻击能力太强,我们的抗击力量不够,但并不是不再阻击他们,放任他们前进。从而,挑逗、引诱敌军毫无顾忌地大踏步前行!
但是,战争毕竟是敌我双方共同制造、进行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一厢情愿地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我军的这一诱骗计划,没能实现。
二十四日,黄维兵团十八军的一个师和十四军的一个师,渡过浍河后,按照陈赓将军预估的方向、路径行进。可不知怎么回事,他们始终慢腾腾的,一直在试探着向前移动。
试探着前进中的国民党军队(剧照)
到了当天下午五点左右,没走多少路的敌军驻足不前,并开始徐徐回撤。最后,他们又龟缩到了浍河以南的大本营。
二十五日,新的一天开始后,直至当天上午十点,整个敌军阵营安静得很,没有什么行动,也没有再派部队过浍河。
这时,我负责诱敌东进,与敌人隔浍河对峙的四纵等部队,也不便采取行动,只能暗中关注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上午十点后,敌人突然炮击我诱敌部队的阵地。我军当即判断,敌人实施炮击的目的是打算渡浍河东进,或者是掩护其撤退。
不久,敌人结束了炮击。随之,黄维兵团经湖沟集,朝着固镇方向而去。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只前进了三十来里路,就又安营扎寨,停滞不前了。
就是这一停,黄维兵团彻底走上了不归路——被我军逐点围攻,各个击破!
如果黄维兵团持续不断地向固镇方向前进,就当时的敌军和我军处于前沿的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黄维的第十四军有可能被我军切断、歼灭外,其他三个军,极有可能不会为我军所困。
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队(剧照)
因为那时,我军只有中原野战军的第四纵队和第九纵队与黄维兵团隔河对阵。
而且,四纵的主要任务是,诱敌向宿县方向前进,但又绝对不能让黄维兵团到达宿县,以免他们到了宿县后,与徐州、蚌埠之敌相呼应,于我军不利。
我军在东面与黄维兵团对战的部队,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止黄维兵团前往固镇,靠拢蚌埠。
如果黄维率领他的十多万骄兵悍将,抵达固镇,与蚌埠之敌成功对接,互为屏障了,我军要想歼灭黄维兵团可能会更困难一些。起码,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我军的伤亡也会大一些。
可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在极其有利于黄维兵团的敌对态势下,他们竟然只向东挪动了三十里地,就趴窝了。
这,给了我淮海战役总前委集结部队的时间,给了我军最终将其歼灭于双堆集的战机!
发起冲锋的人民解放军(画作)
如此一来,问题来了:南坪集遇阻之后,黄维兵团为什么犹豫不定,逡巡不前,没有坚定地进军固镇,进而联系蚌埠之敌,而是在踟蹰徘徊,以至坐以待毙呢?
这一问题,只能用黄维兵团自己的原因去解释了。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黄维兵团内部不团结,使其行动掣肘,难以步调一致(八十五军、十八军分别是国军大佬何应钦、陈诚的班底)。
其二,志大才疏的黄维本人低估了我军的作战实力,没把我军放在眼里,导致自己和装备精良的部队走了麦城。
主要参考文献:《淮海战役史》、《回忆淮海战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