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演唱会散场三天,华熙鱼洞外场的“大舞台风波”还在发酵——那个扛音响的中年男人,为啥宁肯哭着要连夜飞厦门,也要死磕搭舞台?
蹲守现场的老刀迷说,这几天外场空得能听见风声。前阵子还挤得转不开身的场地,现在只剩几个姑娘抱着歌词本小声哼《罗刹海市》,连路灯都显得孤零零的。
故事主角是福建来的“音响哥”,刀迷给的外号。没人知道他真名,但都认得那台大音响——从成都到西安再到重庆,哪儿有刀郎演唱会,哪儿就有他的舞台。这次重庆,他带着团队刚支起架子就被拦了,急得当场掉眼泪,说“重庆老刀迷排挤我”,闹着要打包回厦门。
其实当地早做了安排。官方特意划了体育场和十几个小舞台,就为让天南海北的刀迷撒欢儿。按在场民警的话说:“不是针对谁,外场几十万人,安全和秩序总得顾着。”可音响哥偏不松口——没自己的大舞台,他宁可连夜飞。
他爱舞台,更爱舞台中央的自己。
早年追刀郎那会儿,音响哥还扛着小音响混在人堆里。大家围个圈,他放前奏,姑娘们轮流唱,连路过的环卫阿姨都跟着晃脑袋。那时候没舞台,倒真有股子纯粹的热乎气儿。
后来舞台越搭越大。音响哥成了“盟主”,台上只站有粉丝量的大主播,当年帮他撑场子的小透明,现在连凑近都难。有个跟了他三年的姑娘说:“上次硬着头皮上去唱两句,刚开口就被工作人员‘请’下来了。”
说到底,音响哥也是生意人——咱不否认他爱刀郎的初心,但商人的算盘,从来都比音响声传得远。大舞台是流量密码:请网红、连麦、挂直播链接,这些资源攥手里,比卖十台音响都实在。
可外场不是谁的江湖。
重庆没搭他舞台那会儿,外场反而更热闹。这边有退休教师用口琴吹《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边有大学生举着灯牌清唱《西海情歌》,连卖凉虾的嬢嬢都搬个小马扎坐边上鼓掌。音响一停,说话声、笑声、歌声全冒出来了,哪像大舞台一轰,三公里外都震耳朵,谁还听得见别人唱?
有个唱了五年的街头歌手跟我吐槽:“我就想安安静静给刀迷唱首歌,可音响一炸,直播间粉丝全问‘那谁谁谁怎么还不上台’,流量全跑大舞台去了。”
外场该是啥样?是五湖四海的刀迷为同一份喜欢聚在一起,不是谁的“专属秀场”。重庆官方的小舞台安排其实挺聪明——分散了人气,也护住了每个人的热爱。你爱嗨可以去蹦迪区,他爱听静歌能蹲清唱角,互不打扰,反而更像个大家庭。
现在舞台搭起来了,音响哥又笑了。可那些被挤到角落的小主播、被吵得说不成话的老刀迷,他们的声音,谁来听?
刀郎演唱会火的是歌,暖的是人。舞台再大,大不过真心;音响再响,响不过那句“我也是刀迷”。
你觉得刀郎演唱会外场,该不该给个人留个“专属大舞台”?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