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的城市如果在辉煌时期,不未雨绸缪,终究都逃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命运,比如说甘肃的玉门老城区,重庆的天府镇、吉安县的天河镇等都是这样,尤其是吉安县的天河镇,昔日最繁华的时候,矿区人口接近3万人,号称深山中的小香港,如今落寞了,大片上好的楼房无人居住。
吉安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1955年授予军衔,吉安县有45位将军,所以又被称为“将军县”,吉安县不但将军多,矿产资源也丰富,尤其是天河煤矿,居然有370多年的开采历史,位于吉安县天河镇天矿社区,地处禾水河北岸,距离吉安县县城较远,有50多公里近1个小时的车程。
相比其它煤矿,天河煤矿有更悠久的开采史,据《江西西部地质志》和《天河煤矿志》记载,早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天河煤矿都开始开采煤矿,光绪三十三年,在商人万方喜、胡光铭等人的创导下,制定了章程,开启了规模化开采,1936年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天河煤矿,跻身首批国有煤矿之列。
作为国有大型煤矿,天河煤矿过去相当闹热,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矿区都是一个城镇,高峰时期,矿区矿工、家属、加上外来人口,接近3万人。配套设施也完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电影院、邮政局、银行、菜市场、医院、药店以及学校等设施应有尽有,其繁华程度曾一度超越吉安县县城,被称为“小香港”和“小庐山”。
遗憾的是,天河煤矿的辉煌并没有得到持续,尤其是进入本世纪,随着国家煤炭去产能的实施,煤矿逐渐衰落。从2016年7月10日煤矿宣布放假开始,矿区逐渐走向没落,到2021年,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开了矿区,邮局银行停止营业,学校医院停办,整个矿区仅剩少数留守老人,成了活脱脱的矿区遗址。
废弃的天河煤矿规模特别大,0.5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成百上千的单元楼,大多数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修建的红砖、青砖楼,四五层高,质量非常好,虽然闲置了四五年,依然保存完好,甚至木质门窗都还在,道路也干净整洁,完全看不出是一废弃的工业遗址。
自从开始自媒体创作以来,看过很多工业遗址,要么建筑垮塌,成为残垣断壁,要么空无一人杂草丛生,唯有吉安的天河煤矿,虽然荒废多年,社区环境、楼房都还是原来的模样,矿区什么都好,就是大片楼房没有人居住,行走其中,犹如世界末日来临,想想都令人惋惜,你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