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都在谈论歼-10CE 战斗机在南亚地区的神勇表现。其实早年间,我国的歼-6战斗机就曾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等国家。
期间还曾出口到索马里,只不过这个国家在拿到飞机以后还欠了我们1700万美元的货款。我国为了收回拖欠货款做过一系列工作,索马里方面甚至还用他们的渔业收入来抵债。
到1988年前后,我国收到了索马里支付的拖欠款300万美元,剩余的1400万美元款项索马里随后再也没有支付,因为当时的索马里政府在1989年被推翻了。
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情况?我国当初为什么要向索马里这个穷国出口武器装备呢?
当初出口军机也有“私心”
歼-6战斗机当年出口到索马里,主要是由中航技公司在牵头负责。这家大型国有企业原名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随后又更名为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军用航空技术及产品的进出口。
中航技成立于1979年,索马里提出向我国购买军事装备也恰恰是在1979年。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公司确实急需打开出口市场。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
在和我国洽谈之前,索马里一直是苏联武器装备的忠实拥趸。当时的索马里政府也很贫穷,国内没有工业,农业也很落后。不过,联合国以及中东很多国家都在持续救济索马里,所以其政府的手中一直有大把闲钱。
上世纪60年代,索马里和苏联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且签订了35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苏联向索马里派出了至少600名专家顾问,索马里的军队全部由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进行训练。
好景不长,仅仅几年以后,索马里和邻国埃塞俄比亚因为领土的归属产生了矛盾,甚至武装冲突,苏联明确站在埃塞俄比亚一方,这让索马里政府相当恼火,直接掐断了和苏联在军事上的所有关系,甚至把苏联的军官都赶跑了。
苏联当然忍不下这口气,直接掐断了对索马里的武器供应,所以索马里政府转向我国购买军事装备,实在是迫不得已。
可能有人会有疑惑,当时的索马里政府为什么不向西方求助呢?一方面,上世纪60年代索马里就是因为和美国闹翻才转向苏联阵营的。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索马里使用苏联的武器装备,其技术人员也都熟悉苏联武器体系。
在和苏联闹翻以后,唯一能够继续提供武器支持,并且和苏联武器一脉同源的就只有中国了。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当索马里政府提出购买的意向后,我国的外交部门就向有关单位转告了相关信息。双方之所以很快达成意向,是因为索马里方面提出,他们手中还有几台闲置的苏-22发动机,这些都是苏联当初提供的。而我们的私心,恰恰就是希望能把这几台发动机尽快搞到手。
最后还有一点,我国当时正在推动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外汇,而索马里方面明确提出他们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所以,既能搞到几台苏式发动机,又能够赚取一大笔外汇,这就是我国当初同意向索马里出口战斗机的几个原因。
1979年9月初,中航技公司派出了8人小组先期赶往索马里打前站了解具体情况。北京没有直飞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航班,中途要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以及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中转。
飞机上的8名中方人员当时急于想看到的,就是那几台完好无损的苏式发动机了。
索马里:既想要飞机,又不想给钱
接待中方人员的是由索马里空军在负责,虽然这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但是在衣食住行方面,索马里空军还是保证的相当完善。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他们急于想从我国这里搞到武器装备,而且不限于战斗机,更不限于类型。
因为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是,当时的索马里空军甚至还不知道我国已经拥有歼-6战斗机。8名中方技术人员在到达索马里的前20天,主要考察了那几台全新的苏-22发动机,以及索马里政府现拥有的苏式飞机装备。双方之间的谈判,索马里方面一直在大谈特谈中国和索马里之间的友好关系,还一再提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榜样,中国对小国和穷国从来都是慷慨解囊的。从客观上来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为了和美国乃至苏联博弈,确实在争夺亚非拉国家方面投入了很多。
但问题在于,我国此次派出的先期考察团主要是技术考察以及贸易代表团,本质上就是做买卖的,不是来谈友谊的。不过,索马里方面还是不为所动,依旧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武器装备。尤其是当技术人员拿出歼-6战斗机的一系列技术说明书后,索马里的谈判人员喜出望外,直接向我方人员索取了各种说明书,而且提出可以用那几台苏-22发动机更换,或者是将发动机卖给我们。
整场谈判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1979年10月份,双方正式签订了一份协议,具体是我国向索马里出售26架飞机,同时以4架歼-6战斗机换取4台苏-22发动机,协议的总价值为3310万美元。用现代的眼光去看,拿战斗机换发动机的买卖实在不合算,但是不能忽略时代的局限性。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无论是战斗机的制造还是发动机技术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不管是苏式的还是美式的发动机,只要有机会搞到手,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做,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4架飞机换4台苏式发动机
签署合同后,我国和索马里方面又经过了十几次的谈判。26架出口到索马里的飞机有多种类型,原先说好的是用其中的6架换取4台苏式发动机,但后来的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原来,索马里购买苏联发动机的时候,每台的原价是210万美元。按照索马里方面的想法,他们也想按照这个价格把4台发动机卖给我们。我方一再提出可以按照原价买卖,但索马里必须拿出和苏联当初签署的原始合同。
双方为此又进行了几次谈判,索马里方面的报价也是一再改变,最后他们还是拿出了原始的合同,不过我们很快就从这份合同里看出了不一样的地方。原来,索马里当初购买发动机的时候,只向苏联支付了50%的款项,而且每台发动机的价格为132万卢布,折合成美元为180万。
最终,经过讨价还价,我国坚持用4架战斗机换取4台苏-22发动机。索马里原先不同意,但由于他们正在和埃塞俄比亚打仗,空军装备损失严重,急需新的飞机装备,因此对我方提出的新要求就没再坚持。
而且,我国在和索马里的几轮谈判中分析得出,索马里国防部的手里,当时还有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的支付能力。
当一系列问题谈妥后,索马里先后向我国支付了1600多万美元的款项,最终剩下的欠款为1700万美元左右,索马里实在是无力偿付。用海鱼来支付欠款到了上世纪80年代,剩余的欠款索马里方面实在拿不出来,中航技公司多次向索马里方面催要,但索马里空军就一句话:没钱。
眼看事情僵持了下来,到了1988年的时候,索马里方面向我国提出,他们可以用自己国家的渔业资源来支付欠款,不过这些鱼需要中国派出船只去该国海域打捞并销售。于是就出现了很奇特的一幕,中航技公司作为一家军工进出口贸易企业,派出了自己的打渔船远赴索马里海域去捕鱼。
1989年,捕鱼船前往索马里海域,经过一年的捕捞,最终的收获为19.3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捕捞期间,索马里当时的政府已经被推翻,也就是说,我国和此前索马里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已经不能继续执行了。
最后支付了300万美元
1988年,索马里向我国提出请求,派专家去维修飞机。中航技公司要求索马里先支付拖欠货款,然后再派出专家。
当时,索马里购买我国的歼-6战斗机已经长时间缺少维护,根本不能飞行。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索马里空军还是向我方支付了300万美元。加上之前支付的款项,索马里还欠中航技公司至少1400万美元。
中航技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索马里一直待到1990年,当时索马里的政治局势已经恶化到十分严重的地步,现任政府随时随地会垮台。当年秋天,局势进一步恶化,索马里政府高层的很多家属也都逃往了国外。在这种局面下,中航技公司的技术人员也从莫斯科转机,辗转返回了国内。
中方人员撤出两个月后,索马里政府被推翻。至此,索马里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态。在这种局面下,前政府欠我国的1000多万美元的欠款也就事实上打水漂了。
结语
索马里陷入混乱状态后,至今一直没有恢复正常的秩序。
现在的人们觉得,当初我国向索马里出口战斗机是妥妥的冤大头,这其实是思维上有差异的结果。
我们现在考虑问题用的是市场思维,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才是主导。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概念里,利润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计划”肯定会有误差。
至于索马里这个国家,几十年都过去了,该国混乱无序的状态仍在持续,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跟他们进行贸易没有任何获益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