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晚点 LatePost 爆料,宇树科技(下简称“宇树”)已于近期完成了 C 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知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称,此轮融资募资规模约 7 亿元人民币,融后宇树科技估值达到约 120 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宇树总融资额已超过10亿元,美团龙珠、中关村科学城、红杉资本、中信证券等机构亦是其重要的投资方。
2025年上半年,金沙江创投为代表的PE开始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企业,称人形机器人“看不到商业化场景”,而朱啸虎等投资人唱衰该行业,称“是个人形机器人就翻跟头”。
但是,宇树背后投资人的表现却恰恰相反。据上证报,有投资人感叹,宇树的老股抢不到。曾在早期投资了宇树的创投机构都表示,不会考虑出售宇树的老股,而是长期持有。
宇树近日进行了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法律角度角度来看,这样的变更可等同于完成股改,进而为IPO上市做铺垫。
实际上,宇树目前正积极推进IPO事宜。而且,有投资人表示,宇树首选在A股上市。
闷声发大财,连续四年盈利
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处于投入的阶段,几乎没有实现盈利。
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如波士顿动力被现代收购前长期亏损,商业化转型后,仍未公开盈利。
特斯拉Optimus依然处于原型阶段,马斯克称未来3-5年可能量产,但研发投入巨大,短期内难盈利。
中国的上市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2023年港股IPO招股书显示,2022年亏损9.87亿元。
没有实现盈利的原因是:人形机器人尚未商业化落地,有技术瓶颈,而且产业链不成熟、成本过高。
在商业化落地的应用场景方面,B端的工业、仓储场景中,轮式或机械臂机器人效率更高,人形机器人的优势不足。
在C端落地场景中,家庭服务机器人需求模糊,消费者不愿为高价买单,如Pepper售价约1.5万美元,功能却有限,消费者购买意愿很小。
之所以应用场景不足,是因为技术尚有瓶颈。
在运动控制方面,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的稳定性和复杂环境适应性(如爬楼梯、避障)仍需突破。
在AI交互方面,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感知(视觉、触觉)远未达到人类水平。
在续航与动力方面,高能耗导致电池技术成为人形机器人的瓶颈,譬如,Optimus目标功耗仅500W,但未实现。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依然不成熟,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高扭矩电机,依赖少数供应商,规模化降本困难。
而且,缺乏统一操作系统或开发平台,生态建设滞后。
这导致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过高,硬件方面,精密电机、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力控关节)价格昂贵。例如,波士顿动力Atlas单台成本超百万美元。
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其算法开发、测试验证周期长,需持续烧钱。
不过,和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相比,被誉为人形机器人龙头的宇树,却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做到连续四年盈利。
宇树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科技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
根据宇树 BP,宇树的毛利率水平控制在 50% 以上。
另有有投资人透露,宇树 2023 年以及 2024 年的营收分别达到了 2 亿和 4 亿元,净利润分别在 1000 万以及 7000 万元。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
宇树为什么能够盈利呢?
靠这一业务起家,盈利无忧
说到宇树,我们想到的是春晚舞手绢的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公司。
截图于宇树官网
这个节目是张艺谋导演,那些人形机器人都穿着花棉袄,虽然被误认为没穿裤子,但是,优美的舞姿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尤其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宇树方面至今仍将这一“殊荣”放在了官网的首页。
截图于宇树官网首页
也因此,在某些媒体的眼里,宇树成了人形机器人的代名词。谈到人形机器人,必谈到宇树。看空人形机器人,就看空宇树。
实际上,宇树并非起家于人形机器人。2023年初,宇树才正式做人形机器人产品。而早在2016年,宇树就成立了。甚至于,王兴兴2013年考研之后,就开始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了。
2023年之前,王兴兴及宇树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机器狗。
研究生期间,在导师贾文川的指导下,王兴兴开发出了XDog四足机器人,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该产品获得上海机器人设计大赛上二等奖,奖金八万元。
王兴兴在优酷上传XDog相关视频的账号,截图于优酷网
王兴兴研发的XDog在网上吸引了很多关注,不仅有人想买,据悉“安卓之父”安迪·鲁宾就曾买十几只宇树机器狗当宠物,还有投资者想要投资他。
时年26岁的他就走上了创业之路,成立了宇树,目标是研究低成本四足机器狗产品。
2017年王兴兴穿着破鞋研发机器狗的视频截图
2017年10月,宇树发布了第一款机器狗,不仅价格低,还没有对买家做各种限制,允许他们买过去后继续二次开发,因此很快就接到订单,国内外客户都有。
2023年,按机器狗销量来看,宇树的市场份额最大,达66.46%;按机器狗销售额来看,宇树的市场份额达42.74%。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机器狗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
目前,以金沙江创投为代表的PE开始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企业,称人形机器人“看不到商业化场景”。这种看法,并不能说毫无道理,毕竟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打工”、“进家当保姆”的商业化落地,均没有完全实现。
但是,机器狗却有了批量化的商业化落地。
虽然机器狗因四足设计限制了功能与用途,达不到人形机器人的高度,但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尚未成熟,价格和功能不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情况下,机器狗将成为最好的过渡产品。
宇树的机器狗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领域,以及特定的安防巡检、勘测探索、公共救援、警用排爆侦测、医疗防疫陪护等行业场景中。家用场景也是机器狗发挥最大价值的领域。
有投资人表示,机器狗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AI大模型之后的又一个风口行业。
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预测,2024年到2031年,全球机器狗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3%。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到2030年国内机器狗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
正是靠着机器狗产品巨大的市占率,宇树做到了连续四年盈利。
因此,宇树是有资格在A股主板上市的。
具身智能大模型仍有所不足
宇树虽贵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龙头,但是,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有所不足,是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自春晚出圈后,宇树的团队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发布视频,皆在展示宇树机器人的训练成果,包括跳舞、踢足球、武术、拳击等,但技术路线大多基于编程算法训练。
譬如,春晚表演的人形机器人下台后,每个机器人身边都有一位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机器人的状态,而且手上似乎拿了“遥控器”。
春晚机器人视频截图,工作人员可能手拿“遥控器”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宇树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遥控器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比赛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操作员在一旁控制机器人进行格斗。
参赛的宇树G1机器人操控方式包括AI语音操控、手柄操控、体感操控,各有优缺点。这次比赛中,现场人员采用了手柄操作的方式。
对此,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解释,手柄操作让参赛者更直观、更精准地操控机器人,也更易于上手,有利于扩大参赛者范围。
因为比赛双方都使用的是宇树的人形机器人,从某种程度上看,胜利一方的取胜关键,不在于人形机器人的本体的优劣,更多取决于人类操作员操作手柄水平的优劣。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坦言,“你能让他(人形机器人)倒立、空翻,或者做一些避障,这些都是针对固定任务做了专门的AI训练”,是单一功能的AI,而“泛用性的AI还是不太够。”
目前尚没有具有突破性的机器人AI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即缺乏“大脑”。
王兴兴表示,全球都还在等待真正的机器人“大脑”的诞生。
这看出王兴兴对具身智能大模型采用的是“等待”心态,因此宇树的人形机器人被某些人戏称为“遥控玩具”。
与王兴兴不同,另一人形机器人90后创业者彭志辉,其参与创办的智元公司,就将重心放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上,目前快速发展,大有超越宇树之态势。
彭志辉
其实,宇树并不是完全不重视具身智能大模型。
雷锋网有关宇树的爆料文章表示,宇树的机器人基础模型推进了两年,但没有显著的成就。
该文把原因指向了王兴兴。文章指出,有投资人表示,“王兴兴有非常强的控制欲,不愿意放权,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大家必须 follow 他。”
这也导致宇树在大模型的AI算法方面投入克制,就算宇树很重视大模型与机器人的结合,但王兴兴很难找到一个能与他合作,又愿意接受他集权管理的 AI 算法方向的合伙人。(文/刃辛机器人 陈重山)
参考资料
[1]《宇树科技,盈利情况曝光》,上海证券报
[2]《洞察2025:中国机器狗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瞻研究,前瞻研究院
[2]《投资人称宇树科技正积极推进IPO事宜,首选在A股上市》,华尔街见闻,陆家嘴并购同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