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豪门,真不是铁打的。
曾经的“地产四大天王”之一,新世界发展——郑裕彤家族的金字招牌,最近却成了资本市场的焦点。不是因为又拍得一块天价地皮,也不是哪个K11又刷屏艺术圈,而是因为债务危机的警报声,彻底拉响了。
事情起因很简单:6月初,新世界发展发了个公告,说几笔总额30多亿美元的永续债要延迟派息。最近,市场消息称其债权人已陆续收到利息,但近日公司又再度发文,要就现有贷款的再融资,与债权人磋商。
![]()
啥意思呢?就是“钱不够了,能不能缓一缓,咱们谈一谈”。要是谈不成,大概率会爆雷。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场曾传出消息,新世界发展计划达成一笔高达875亿港元的贷款再融资协议。根据媒体分析,此举意在释放积极信号。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笔融资的成败将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缓解债务压力,为企业赢得喘息的机会。
要知道,新世界发展可是郑裕彤当年一手创立、以稳健著称的老牌地产豪门。多少年下来,这家企业靠着高杠杆疯狂扩张,把家底做到了千亿级别。可谁能想到,行情一差,债务一重,连超级豪门都得为现金流发愁。
这事背后的主角,绕不开郑裕彤的长孙郑志刚。
![]()
2017年,年仅38多岁的郑志刚接棒,成了新世界发展的总经理。那几年,香港楼市疯涨,内地地价一块比一块高,郑志刚上任就来了个“加速键”——半个月内,80亿港币拍下一块地皮,刷新了香港商业用地的历史纪录。全港都在夸他年轻有为,内地媒体也拿他和“卖卖卖”的李嘉诚作对比。
但时代风口说变就变。2019年,新世界在杭州地王大战,豪掷近百亿,拿下起拍价史上最高的地块。到2022年,恒大已暴雷,市场风声鹤唳,郑志刚却还在豪赌,继续百亿级别拿地。他坚信“逆周期经营”,觉得别人不敢买他就要敢买,抄底就是机会。与此同时,K11购物中心遍地开花,被他视为“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标杆项目。
结果呢?短短几年,新世界发展的净负债率从30%蹿到2024年的57.5%,如果算上永续债更超过80%。这可不是小数,直接把公司推到了风险的悬崖边。
![]()
去年9月,郑志刚辞去实职,对外说是投身公益,但业内都明白,这是他父亲郑家纯对其经营理念失去信心的信号。郑志刚离职当年,新世界发展直接亏了近200亿,刷新了集团历史的最大亏损纪录。K11的线下商业也遭遇行业阵痛,艺术再多也顶不住现金流紧张。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家底厚的豪门,真至于吗?根据数据,新世界发展2024年底的资产净值2166亿港元,净负债率57.5%,也没到“资不抵债”的地步。
可问题恰恰就在于,地产公司的命门不是账面资产,而是手头的现金。到2024年底,新世界发展借贷总额1510亿港元,其中短期债就有320亿,而账上现金才218亿港元,根本不够还短债。
管理层去年还信誓旦旦:“集团财务状况稳健。”可实际情况完全是超预期恶化。年初,关于新世界债务重组的消息就频繁传出。5个月后,终于顶不住,对四笔永续债宣布延迟派息,总额34亿美元,利息7720万美元。虽说永续债延迟派息不算违约,但会增加未来利率,影响与银行的再融资。
公司只好减债:暂停派息、冻结扩张、保留现金等,能省就省。1月底,177.61亿港元贷款已完成再融资,现在又要和各大银行谈875亿港元再融资。要是能谈下来,公司压力会小很多。新世界也号称有足够的未抵押资产为借款提供信用增级,争取银行支持。
另一个好消息是,公司的销售端也开始起色。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新世界合约销售248亿港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95%。其中内地市场贡献最大,11个月合约销售134亿元人民币,管理层因此把全年内地销售目标从110亿上调到140亿元人民币。为了“表忠心”,郑家纯的太太叶美卿、行政总裁黄少媚都自掏腰包买自家房产,贡献点小业绩。
当然,家族企业怎么能少了“接班人”话题?今年4月,郑家纯把女儿郑志雯纳入新世界核心管理层,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这被外界视为她正式进入“接班考察期”。
郑志雯原本没地产经验,先在周大福做品牌年轻化,后到酒店业主导瑰丽酒店集团战略拓展,表现一直很稳健。这次,老爸让她参与更多地产决策,显然是为家族的后续做布局。但眼下新世界的日常运营,还得靠职业经理人撑着。
![]()
郑志雯和父亲郑家纯 来源:网络
说到周大福,郑家的另一个“现金奶牛”——周大福也不太好过。
2025财年,周大福营收896.56亿港元、净利59.16亿港元,双双下滑。过去一年,周大福净关店905家,门店数降至6644家。尽管新开了不少新形象店,推出IP联名、转型高端,但珠宝行业整体压力大,老铺黄金疯狂增长抢了不少风头。
值得一提的是,郑家和恒大的许家印渊源极深。2008年金融危机,恒大差点断粮,是郑裕彤慧眼识珠,联合“大D会”成员帮许家印注资5亿美元,助恒大起死回生。2009年恒大上市,2015年新世界还打包200亿卖项目给恒大,彼时市场传言是“许家印帮老友去库存”。如今恒大倒了,许家印也进去了,郑家纯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这个轮回,真是世事无常。
回头看,郑志刚当年的“逆周期扩张”,其实是典型的行业误判。他过于相信资本运作和艺术商业的双轮驱动,忽视了地产周期的残酷。别人都在收缩,他还在重金买地、玩K11,结果一轮下行把家族企业推到债务深渊。现在,郑家纯只能亲自坐镇,频频调兵遣将,用一切办法化债自救。
但你要说新世界就此崩塌,也未必。家底还是有的,资产净值2166亿港元,账面实力不差。关键是能不能挺过眼前的现金流难关,把银行再融资谈拢,把短债延长出去,然后靠内地和香港市场慢慢回血。只要撑过这波危机,家族企业的韧性还是很强的。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市场不再进一步恶化的前提下。地产行业的冬天还没过去,销售回暖能不能持续,珠宝业务能否突围,都是未知数。最难的,是家族传承的平衡——老一代稳健务实,新一代敢想敢冲,能不能找到共同语言,顺利完成交棒,比解决债务还难。曾经的豪门,也要学会过“紧日子”。
身为普通人,我们当然看不懂上百亿、上千亿的数字游戏。但这些豪门的起落,其实给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时代变了,钱不好赚了,连豪门都要步步为营。或许,这才是资本世界真正的残酷——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不断调整,才能活得久一点。
郑家纯能不能带着新世界渡过难关,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豪门从来不是铁打的,真正撑得住的,除了家底,还有一颗敬畏市场、不断学习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