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每到一个地方的某些景点或多或少会有关于关羽的庙宇或者祭拜的地方。对于这位历史上的神勇之人他的事迹流传至今,是忠勇的化身,人们对关羽的称谓随着历史背景、民间信仰、宗教文化等因素也都各有不同,说明他在古代的王公大臣或者百姓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自己很小的时候通过家人介绍或影视作品就知道了这位人物,但是了解的非常片面,在洛阳旅行时了解到他的头颅就葬在当地的“关林”这个地方,于是去那里非常郑重的祭拜了一下,通过介绍才知道他是身首异处的,头葬在河南洛阳,身躯葬在湖北当阳,对这位历史名人产生了好奇,想充分的了解一下他为什么会流传千古?他都有哪些事迹?关于他的历史文化的发展都有什么?那么今天我们一块了解一下吧。
1.关羽的个人信息
关羽(约160-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东汉末年名将。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五虎上将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蜀汉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其一生以忠义、勇武闻名,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2.生平的详细介绍
一、早年经历:从亡命到从军
关羽出身寒微,早年以卖枣和盐为生,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性格刚直,后期因杀人逃亡至涿郡(今日的河北涿州),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于184年黄巾起义时组建义勇军,参与镇压起义,并在张飞家中桃园举行了结义仪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桃园三结义”,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誓共生死。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是他们三兄弟参与讨伐董卓,在关羽“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中展露头角,正式开启了乱世中的征途。
二、威震天下:开启名将之路
1.暂投曹操,忠义两全
191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关羽被俘,由于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人品和武艺,厚待关羽想为己所用,但关羽一心忠于刘备和曹操约定知道大哥刘备的下落后就回到刘备身边,在曹期间于白马之战中“斩颜良、诛文丑”,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后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千里走单骑”,沿途“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今湖北当阳)与刘备重逢,完成君臣夫妻团聚。
2.镇守荆州,威震华夏
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关羽被任命为荆州牧,镇守荆州。214年,刘备入蜀,关羽独掌荆州,在此期间,他多次击败曹操的军队,巩固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
215年,孙权索要荆州,关羽单刀赴会谈判,后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维持表面的和谐,但孙权方面暗中谋划夺取荆州。
219年,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逼得曹操一度考虑迁都,避其锋芒。此战使关羽“威震华夏”。
3.败走麦城,英雄陨落
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曹操暗中勾结,吕蒙在孙权的支持下策划行动夺回荆州,率军伪装商人,为了避免被关羽的江防发现,船工都着白衣,夜间渡江偷袭荆州,同时派使者劝降荆州守将,不战而胜。
关羽大意失荆州,腹背受敌,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诈降失败后突围,在突围中被吴军擒获,拒降后与长子关平一同遇害(220年),享年约60岁。孙权将其首级送往曹操处,曹操以诸侯礼葬其首级于洛阳(关林),身躯葬于当阳(关陵)。
蜀汉追谥“壮缪侯”,后世历代加封,至清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孔子并列“文武二圣”。
3.跟关羽相关的轶事典故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华容道断发、大意失荆州等经典典故,就不一一详细解说了。
4.关羽称呼的演变
一、宗教与官方封号
关圣帝君:明清时期被敕封为“关圣大帝”,道教尊为护法神和武财神。
文衡帝君:儒家尊其为科举考试守护神。
伽蓝菩萨:作为佛教护法神的称呼,体现关羽被佛教纳入信仰体系。
关帝/关公:通用尊称,源于历代帝王加封。
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象征忠勇仁义。
二、文学与民间中的称呼
关老爷:北方常见称呼,体现亲昵和敬畏。
恩主公:台湾地区流传。
关二爷:桃园结义排行老二的通俗称呼。
美髯公:因长须飘逸得名,罗贯中强化的此特征。
红脸关公:戏曲脸谱,象征忠义。
武财神:商人供奉以求招财辟邪。
关夫子:文人的雅称,仿“孔夫子”,强调其文化地位。
除却称呼多样,至今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多处祭拜关羽的关帝庙,但最著名的当属洛阳关林(首级冢)、当阳关陵(身躯墓)、解州关帝庙(故乡)三处,并称三大关帝庙。形成“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的祭祀格局。
5.洛阳关林、当阳关陵、解州关帝庙的建造与区别
一.洛阳关林(葬首之处)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
始建背景:始建于东汉末年(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孙权将其首级送至洛阳曹操处,曹操以诸侯礼将头颅葬于洛阳,即“关林”之始,距今1800余年。
历代发展:随着关羽在民间地位逐步提升,到明万历年间,在墓冢前修建了修建了庙宇,清朝时期,康熙、乾隆等皇帝对关林的修建也颇为重视,不断增建,使其建筑规模更加宏大,布局更为规整,逐渐形成了如今前庙后墓的格局,现存规模为180亩。关林是全国唯一“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关帝庙。
核心景点:
关冢:高约10米,周长约60米,墓冢呈八角形,墓前立有“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碑,为明代所立。墓道入口有石坊,上书“中央宛在”,寓意关羽精神永存。
千年柏树:关林内有多株古柏,树龄超千年,相传为曹植所植。
财神殿:建于明万历年间,关林现存最古老殿宇之一,供奉关羽武财神像,光绪帝题匾“光昭日月”,民间多在此祈求事业财运,香火鼎盛。
二、当阳关陵(葬身之地)
地理位置:湖北省当阳市
始建背景:孙权将关羽头颅送于曹操处后将其身躯以诸侯之礼就近葬于当阳,初称“大王冢”,奠定“关陵”雏形。
历代发展:宋代关羽受到朝廷的推崇并被多次追封,在这一背景下当阳关陵得到大规模的修建,明代形成陵园,清道光年间重修,形成“陵寝”格局,占地67亩。
核心景点:
关羽墓:高7米,周长70余米,墓前有“汉寿亭侯墓”碑,为明代所立。
寝殿:殿内供奉台湾同胞捐铸的关公铜像,高3.6米,重800公斤,体现两岸关公信仰的紧密联系。
三.解州关帝庙(魂归故里)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关羽故乡)
始建背景: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为百姓为了纪念关羽自发修建,初始规模较小,距离关羽故乡约为10公里。
历代发展:明代兴盛获赠“英烈”匾额,确立正统地位,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清康熙年间毁于大火后重建,现存多为清代建筑,建筑规模达22万平方米。
核心景点:
晨钟暮鼓:每日的开闭园仪式(8:00-17:30)。
关公巡城:农历每月初一、十五。
春秋楼:高30米,是庙内最高建筑,二层悬空藻井,四根立柱悬空不落地。
6.写在后面:
“洛阳关林”,始建最早,唯一称“林”,凸显“葬首的神圣性”且此地近政治中心,一直是备受官方重视的;“当阳关陵”,规模最小,因葬身躯而建,象征忠烈;“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规制最高,因关羽故乡而兴,代表根脉,三者共同构成了关公信仰的三大圣地,对于关羽的信仰来自于古代帝王的追崇和民间感怀,发展到今日,形成与孔子并重的文化形象,海内外的中国人因为这些信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