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过书的都知道,欧阳修有篇《卖油翁》,文中有位射箭极其厉害却被卖油翁贬得一无是处的陈康肃公。
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只会射几支箭的莽夫,岂不知他原是位很会读书、文武双全的状元郎——陈尧咨。
景德三年(1006年)春,汴京贡院。
金榜高悬,榜首处“陈尧咨”三字墨迹淋漓,万千士子仰望的目光中,一位来自蜀地的青年成为帝国最耀眼的新星。他不仅是新科状元,更身负一项惊世绝技——百步穿杨的神射之术。
陈尧咨的崛起绝非偶然。其父陈省华,官至左谏议大夫,以严谨治家闻名。母冯氏,更以非凡的见识与严格的要求,将三个儿子悉数培养成栋梁。
陈氏三杰,两相一状元,其门庭之盛,冠绝北宋。时人赞曰:“圣朝之盛,一门二相,近古罕闻。”
![]()
知永兴军(今西安)时,长安地贵,他果断下令“毁浮图、民舍”取地,疏浚龙首渠引水入城,解决民生用水。任陕西缘边安抚使,面对契丹威胁,他“请令陕西民家畜一弓,非禁兵器者听。”,展现务实边防思想。
知天雄军(今河北大名)时,他“多暴怒”,一次竟因小过怒杖府吏致死,引发朝廷震动。《东轩笔录·卷十》更载其豪奢:“用钱三十万贯”修宅邸,甚至“杀婢以灭口”,虽经查证不实,但其强横之名已远播。
其才能终获认可,历知制诰、翰林学士,晚年更被委以武职,出任武信军节度使(驻潼川府路,今四川三台)、知天雄军等要地。《宋史》明确记载:“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徙天雄军。” 去世后获赠太尉,谥号“康肃”。
![]()
陈尧咨最负盛名的,当属其超凡箭术。
![]()
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淡然神情,与陈尧咨“自矜”、“忿然”的态度形成刺眼对比。尤其当卖油翁以“沥油贯钱”的绝技证明“惟手熟尔”的道理后,陈尧咨只能“笑而遣之”。
这一笑,是尴尬,是无奈,更是被奚落后的无言以对。
![]()
欧阳修写下这则故事时,北宋社会已深深刻上“重文轻武”的烙印。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严防武将坐大成为国策。狄青战功赫赫官至枢密使,却因文臣猜忌,最终在流言蜚语中郁郁而终。
《宋史·狄青传》直言:“青在枢密四年……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
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其《卖油翁》通过一个民间老者之口,将“武艺”的精湛,轻巧地解构为“无他,但手熟尔”。
这绝非单纯的哲理故事,它巧妙地用“熟能生巧”的普世道理,掩盖了“文优于武”的深层价值判断。
在文官主导的话语体系里,武艺的价值被刻意淡化,甚至被置于“熟巧”的匠人层次。
身为状元、高官,陈尧咨的武艺造诣本应是“允文允武”的典范。在《卖油翁》的叙事中,他的“善射”光环,被一个普通卖油翁轻易消解。
这深刻反映了在北宋主流文化中,即便是顶尖文人展现的武艺,其价值也受到本能性的轻视与贬低。
![]()
《宋史》对陈尧咨的盖棺定论是:“性刚戾……用刑惨急……然豪侈不循法度。” 而对其神射之技,仅以“善射”二字轻轻带过。
“惟手熟尔”四字,如同一支无形之箭,射落的不仅是陈尧咨个人的骄傲,更是一个时代对武力的集体遗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