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则娱乐圈内部吐槽帖引发轩然大波。某艺人参与奢侈品牌新媒体拍摄后,品牌方按惯例分别向艺人和工作人员赠送了同款限量包包作为谢礼。然而,艺人不仅将两份赠礼据为己有,还通过亲属账号在闲鱼高价转卖,标价近万元并标注“艺人亲签”噱头。工作人员发现后追问,反被艺人呛声:“谁让我是顶流?品牌当然更重视我!”最终只能苦笑:“人家把品牌福利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工资却抠抠搜搜。”
奢牌赠礼倒卖已成“灰色产业链”。这类事件在娱乐圈并非孤例:王俊凯工作室员工被曝长期倒卖品牌赠品,从20元面膜到2600元飞行棋累计交易近千次;曾黎粉丝定制徽章遭工作室员工挂闲鱼售卖,标价88元;向太直播时模糊真假混卖二手包,刘美含二手市集因假货和定价虚高翻车。资深娱评人分析,品牌赠礼本为维系合作,但部分艺人团队视其为“摇钱树”,利用“明星同款”溢价谋利,甚至形成员工“外快”潜规则。
法律与信任的双重危机正在发酵。法律界人士指出,品牌赠礼通常附带“仅限个人使用”条款,未经允许转售可能构成违约或侵权,奢侈品牌轻则终止合作,重则索赔九位数。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公众信任崩塌——粉丝怒斥:“我们花钱支持代言,结果心意被当韭菜割!”此前曾黎因徽章事件微博掉粉10万,商务报价骤降;刘美含售假风波后,网友直言“明星二手比普通二手还坑”。
行业底线遭践踏,艺人光环变“镰刀”。从强占赠礼到倒卖粉丝心意,这些事件暴露出流量时代部分艺人的职业操守缺失。当“断舍离”沦为敛财借口,“环保公益”变成公关话术,最终消耗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正如网友调侃:“下次收礼,艺人得先签‘禁止转卖协议’!”
您认为明星团队该如何规范赠礼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