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技术解构传统交通范式,当智能引擎重塑全球物流脉络,当 AI 算法重构城市出行生态,交通运输行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向智慧化、低碳化、全球化跃迁。据《2025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相关技术研发岗位缺口高达30万人。此时此刻,兼具国际视野与技术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已成行业争抢的“稀缺资源”。
在北京交通大学,有这样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交通运输,正以“不出国门的留学体验”成为高考生源中的专注焦点,其近年来报考热度较普通专业高,堪称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赛道”。
![]()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北京市第一个“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联合打造,凝结着两所顶尖学府的学科精华。
作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北京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2024软科世界排名中连续六年登顶全球第一,并且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好学科全国第1,其交通运输学院作为中国现代交通教育的发源地,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
而合作伙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素有“欧洲MIT”之称,2025年QS世界排名第49位,其交通运输与规划系在交通系统建模、智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被纳入欧盟交通战略白皮书,两校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已产出32项国际专利。
在师资配置上,项目构建了“双师型”的黄金教学矩阵:三分之一核心课程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终身教授领衔授课,如交通流理论课程由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Pieter Vossen亲授;每门外教课程均配备北京交大双语导师进行课后辅学,形成“课堂浸润+课后强化”的闭环教学。
![]()
此外,北交大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堪称“交通+AI”的完美融合。
大一以微积分、Python 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筑牢数理根基,同步开设 "高铁纵横" 等特色通识课;大二聚焦交通运输经济、智能交通系统管理等专业核心课,全英文授课占比提升至 60%;大三依托国家级科创平台,学生可参与自动驾驶仿真、物流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项目;到了大四阶段,学生则可选择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展2周学术访学或3个月科研实习,这种“在地国际化”模式,让学生足不出境便能获得欧盟高校的学习证明。
![]()
在成本效益比上,项目年学费8万元的标准,仅为同类中外合作项目的60%,却能实现“四重价值收获”:北京交大工学学位、代尔夫特学习证明、全英文课程体系、国际科研经历。
更具吸引力的是升学通道——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承诺接收项目60%符合条件的学生直接攻读硕士,2024届毕业生中78%选择深造,其中85%进入QS前50 院校,18%直抵代尔夫特本校,就业者则遍布华为智能汽车、铁科院、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国内外顶尖机构。
![]()
当同龄人还在为语言关、留学成本犹豫时,这里的学生已通过“4+0”模式完成国际化人才的蜕变:课堂上与荷兰教授探讨交通建模,实验室里用Python分析高铁客流,毕业设计中对接欧盟智慧城市项目。
这种沉浸式的国际化学术培养,使得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以本土为起点,驶入全球人才市场的快车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